登录

《偶成》宋赵处澹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处澹

《偶成》原文

风约波痕远,云含野色低。

村舂向是急,山鸟爱晴啼。

牧笛过苹渚,溪船泊柳堤。

旅魂招未得,窗草更萋萋。

现代文赏析、翻译

偶成

宋·赵处澹

风约波痕远,云含野色低。

村舂闻急响,山鸟爱晴啼。

牧笛过苹渚,溪船泊柳堤。

静中成独感,心绪乱如丝。

诗的前两句,即展现了一幅风和日丽、碧水悠悠的春景画面。这时,风儿把浪痕拉得很远,仿佛要和天边相连;朵朵白云,掩映着连绵起伏的田野,田野是那么浓郁,一阵微风吹来,摇动绿波,仿佛云烟升腾。置身于这宁静而优美的景色中,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用“风约”来表达微风轻起,浪痕被拉得远长,可见风是不大的。这既符合实际,又符合诗的意境。若用“轻风”之类的字眼,就会冲淡这种意境。第二句写云雾隐含着起伏的田野,田野如此一望无垠,这是写大自然的开阔,但这里表现的不仅是大,还有大自然的蕴藏和气势,一种无声的潜信息:这里蓄积着的力量感。这两句都是从静态来写,但一静一动,既对立又和谐。“春”字在诗中虽只“含”着,但已“引”出了清脆的鸟啼声和急促的舂击声。诗的前四句运用了由静至动、动静结合的手法,是一幅非常和谐的田园春景图。

诗的后四句由景入情,由田园春景转入抒怀。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村舂向急”是诗人漫步溪边时所闻,“山鸟爱晴”是诗人沿溪边行时所见。诗人把田园中常见的声音(舂米声、鸟鸣声)提炼出来,用以衬托田园的幽静与祥和,显得既典型,又生动;既新鲜,又感人。尾联“旅魂”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羁旅他乡的情怀总是凄凉的。此行何从,无所成就,这是他无法回避并难以言说的惆怅。要离开这生机盎然的郊野,离开这安详和顺的环境,“触景生情”,也会觉得心情难安。这样,诗人在这宜人的景色面前,无法不生起乡愁与漂泊的惆怅。“心绪乱如丝”,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感受最真实、最深刻的表露。

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如风约浪痕、云含野色、清脆的村舂、晴鸣的山鸟等景色融入了诗中。其次它打破了颔、颈两联的格式;另外从思想情感上说,《偶成》也是别具一格的。在人们都写乡愁、归隐的时候,赵处澹却描绘出这样一幅意境明丽而又蕴藏动力的田园画,展现了他胸怀坦荡和对生活理解的深度。颈联对仗工整流畅,“过”、“泊”等字写得尤其贴切生动,以声衬静烘托出一派和谐的景象。“旅魂”二句进一步刻划出诗人的心理活动使主题表达得十分真切。正如他在其它作品中曾经表示过的那样,“幽情单兴”、“淡泊凄唳”,表达了他的精神追求。全诗虽然将完,却给读者以深思奋发之感。总之,《偶成》写得很有功力。这一点可以从众多评论家的好评中得到证明。清人刘熙载曾称颂说:“宋诗绝句如刘后村(刘克庄)‘月明林下得相逢’,赵希蓬‘数声相应自古今’,其意象之超妙岂摩诘(王维)能之乎?”这首诗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意象选取独具特色和深情。“数声”这一典型意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溪船”、“柳堤”在“数声”衬映下更富有生机和人情味;而“牧笛”、“村舂”、“山鸟”等意象又组成了一幅宁静、明丽的春郊牧笛图,“风约浪痕”、“云含野色”、“溪水”“溪船”烘托出气氛背景和感情倾向等等均达到恰当准确的境界可谓构思深邃富有生活情趣因此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艺术作品明珠 。(刘海江/文)(引自http://blog.scowb.com)

而直译过来的译文只是将诗歌中的意思逐字逐句地翻译出来:

风儿约定波痕走得很远很远, 云彩含着原野的颜色很低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