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庶
号隐疑名福,贪归似姓陶。
常宁邑难小,应合得牛刀。
黄庶这首《寄子蒙授常宁令》,是一个地方官吏对自己下级官吏子蒙的鼓励。据黄庶在文中所用的一些数字来看,他还是颇有微词,把自己曾干过的一位吏员的儿子黄子蒙,从监务之职提升到常宁县做县令了。他希望子蒙能够胜任,不负众望。
黄庶的诗中说:“号隐疑名福,贪归似姓陶。”号隐疑名福,是说子蒙本名子蒙,因号“隐疑”,故而常被人误以为是一个福气十足的人。贪归似姓陶,则取意于他父亲的姓氏。原来,黄庶在贬谪中,曾在湖南衡阳寄居一农夫家中。这个农夫对他的知恩图报,一直铭刻在心。他的儿子与子蒙同名同姓,黄庶误以为是子蒙。一日农夫来拜谢时,误认了这位才高名盛的新贵为自己的远邻,又告其父错认之事以为戏笑,称“其子才貌”好得很,也还像个知府的样子。“公便无问许嘉侯”。这句话引申开去说明一下背景,“许嘉侯”当指岳麓书院主人许申,“问许”意味着由这位“隐疑”可出任知府的人选之意。这也与当时人们对他的人品才学一贯称许有关。正因为这样,尽管当时湖南地有乱象、宦途坎坷、子女非嫡出等问题皆使他忧郁不已,而如今知其能够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便为之大喜而题诗道:疑为知府而“难小”,名虽“隐”而才高名盛、知恩图报,为子蒙任常宁令是“应合得牛刀”的。
不过诗中所说的“难小”,不一定指常宁县人口之多或县域之大。这里当有劝勉之意。“难小”一作“难小邑”,指的是县令这个官职不好当。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初授给排马兼过新昌里旧居偶题代书》诗中说:“大抵四时行,百事国为本。小邑犹难处,何况大藩镇?”这里也是这个意思。他担心子蒙年轻气盛,初涉仕途,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县令这一职务。因此他希望子蒙要谨慎行事,勤政爱民,不要辜负了朝廷的信任和自己的抱负。
诗的最后两句:“应合得牛刀,试以清泉沃之。”也是劝勉之意。牛刀是比喻县令之职的器用精良之小刀;清泉则是比喻为民造福的好事。他希望子蒙能够以清泉沃心田,为百姓多做好事,使自己胜任县令这一职务。
黄庶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地方官吏,他的这首诗表现了他对下级官吏的关心和期望。诗中用典贴切自然,语言简练明快,表达了诗人对子蒙的期望和信任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地方官吏职责的认识和担当精神。
现将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附下:
子蒙啊,你隐秘而有些神秘的名字让人误以为你是个福气十足的人,你贪图归隐的心性更像陶渊明那样隐逸的人。常宁县这个地方虽然不大好治理,但你应该能够胜任这个职务,就像牛刀割物一样得心应手。你应当得到这个职位,就像用清泉浇沃心中的焦虑一样,以你的聪明才智和勤政爱民之心为民造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