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庶
诏书一尺洗寰瀛,舒卷雷霆万物惊。
天只无私均雨露,地缘强半是榛荆。
人间疾苦言堪疗,塞外豺狼腹未盈。
不是朝廷用桑孔,丁宁浑只念苍生。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读赦书》是一首揭示世事纷扰、期盼皇恩普照民间的诗。诗人通过对于诏书内容及其背景的解读,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百姓疾苦,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
首句“诏书一尺洗寰瀛”,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赦书的重大意义。一纸赦书,如同用一尺长的流水洗涤整个寰瀛世界,那诏令的威力和影响是如此之大。次句言诏书舒卷自如,雷霆万钧之力使万物震惊,这描述了赦书的迅速生效和它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天只无私均雨露”和“地缘强半是榛荆”,是诗人对于赦书背后公平理念的赞扬。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天地公正的期盼,他希望即使在土地贫瘠、榛荆丛生的地方,也能享有与繁华地区相同的恩惠。这里的“天只”即天地自然之意,“均雨露”形象描绘了赦书的公平。而“地缘强半是榛荆”表明,即便是在那些贫穷落后,资源贫瘠的地方,也应有机会改变生活现状,这一点映射出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人间疾苦言堪疗,塞外豺狼腹未盈”,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朝廷责任。这里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希望赦书能为人间病苦治疗创伤。而“塞外豺狼”暗喻那些扰乱边疆安宁的敌人,希望朝廷能用仁政安抚他们。这体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宁和百姓福祉的深深关切。
最后两句“不是朝廷用桑孔,丁宁浑只念苍生”,直接点出诗的主旨:不是朝廷要利用桑孔(这里是讽刺的做法)来治理国家,而是真心实意为苍生着想。这两句既是对朝廷的期望,也是对自身行为的自我鞭策,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责任感。
总体来看,《读赦书》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诗人通过解读赦书,揭示了社会矛盾和百姓疾苦,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他用诗的语言,唤起了人们对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的关注,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