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一》宋王珪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王珪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一》原文

上主提皇器,真人献赤符。

夜书劳玉几,夕驾促金凫。

洛自三陵咽,嵩犹万岁呼。

谁言虞帝寿,终不返苍梧。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创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世人的眼里,圣君帝业定会气势如虹,气势恢弘;可宋代诗人王珪,在送别英宗皇帝之时,他的视角独辟蹊径,带有一股婉约清丽的味道。在众多的挽诗之中,更增添了绵长的余韵与淡淡的哀愁。他觉得圣君帝业也不过如此,与平常人一般,最终也会回归尘土,逝去不复返。

“上主提皇器,真人献赤符。”王珪笔下的英宗皇帝并非一国之君的威严形象,而是一位赤诚之心、心怀天下苍生的真人。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英宗皇帝谦逊、务实的品格。他不是那种坐享皇权、独断专行的君主,而是勤勉、务实的帝王,像普通人一样献上赤诚之心,将赤诚之心转化为象征皇权的符信。

“夜书劳玉几,夕驾促金凫。”这两句诗描绘了英宗皇帝勤政的形象。他深夜还在批阅奏章,早晨则催促着臣子们赶快上朝。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勤政爱民,也暗示了他的身体状况可能并不理想。玉几和金凫都是古代帝王处理政务的象征物,诗人用“劳”和“促”字表达了英宗皇帝在位时的辛勤付出。

“洛自三陵咽,嵩犹万岁呼。”这两句诗描绘了英宗皇帝的身后事。洛水之滨,三座陵墓低咽无声,而嵩山仍然万年长呼,呼唤着英宗皇帝的名字。诗人以山川之静默回应帝王之荣华,暗示了帝王生死轮回的必然性。

“谁言虞帝寿,终不返苍梧。”最后两句诗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英宗皇帝逝去的哀思。谁说虞帝能够长寿?英宗皇帝却始终没有回到苍梧之地。诗人借此反问,暗示了英宗皇帝的逝去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必然。

现代译文:

英宗皇帝曾献上赤诚之心,如同普通人献上符信。深夜还在批阅奏章,早晨催促臣子们上朝。洛水之滨的三座陵墓低咽无声,嵩山万年长呼着他的名字。谁说帝王能够长寿?他却始终没有回到苍梧之地。他的一生勤政爱民,如今逝去,我们也只能惋惜哀叹。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