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洞仙歌·廉纤细雨》宋李元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元膺

《洞仙歌·廉纤细雨》原文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萦断千丝为谁恨。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

现代文赏析、翻译

洞仙歌·廉纤细雨

宋 李元膺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萦断千丝为谁恨。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烟润。又岂识、情怀难自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

这是一首伤春感怀之作。作者在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绵绵的景象,表达了怀旧伤感之情。词的上片以雨为引子,引出千丝万缕的愁思,绵绵细雨似有无限悲恨,细雨牵绕东风而不得,犹如无依的幽怨之愁,一直萦绕于这天地之间。“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借用楚宫故事发端,说明愁恨缠绵无尽,深重悲凉,曾几何时,这般的柔肠百转无处去诉说?用一雨一词拟托一种愁恨深重绵绵不尽的气息,巧妙而出之,接下来细雨不止,愁恨无穷。“愁到而今未尽。”无论写怀古行或是言情都是未曾尽的时候很多是绵延伸展而后罢休。“未尽”,就使词既有感情回环往复的余荡,又造成结处余意未尽的妙境。

下片承上进一步深入写愁情,“檐声”二字暗转,“滴”而化入雨声。在淅沥雨声中垂泪泣花而惊醒睡梦中的佳人。真是“愁到眉峰碧聚”,柳泣花啼常常是悲惨故事的开始。“记当年、得意处”从反面衬托出今日凄凉之苦。“酒力方融”之下说明词人本欲借酒浇愁,可谁知“酒不醉人人自醉”,越是企图用酒来排解这愁怀,心头反倒增添了一分无可名状的痛苦与无奈。“又岂识”淋漓痛快地道出了词人复杂而又痛苦的感情;无奈之际也是徘徊时刻即是他的肠青了断的时候吧。心愁到来势如泪滴至桥断那步调几乎是连词人也数不出来的干脆也毋需再去数显得已是心头点滴不容絮乱了;让本一片柔肠转为窗纸摇动的晓角危言难进论唱之中警已给激烈化艰深的词汇放一条平折之道悔梦前的归去如何柔肠只是一念多少都可以胜得过表面的招止是真应办的话再度坚持诉之于人之顷述自觉娓娓而情显然迷潆酝魄震杂必有事如何扭而挫说相反亡得不救挤不堪就把猛扬急剧句谊跟着窒息脱落起来使情意中能转成回环。此词的转折层次是很见功力的。

这首词写愁情既委婉含蓄又深入内心把作者伤春感怀的凄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细雨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它起到了贯穿全篇、联结多层次与多重衬托的作用。此词写情深意曲而又不失沉着纯厚的风格。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