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宋陈起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起

《史记送后村刘秘监兼致欲见之悰》原文

昏聩嗟耳目,管弦堂上调。

世事每相背,秋月虚良宵。

涓吉拟登龙,疾雨惊风飘。

祢刺不得前,东睇心旌遥。

近履传康强,变体笔更饶。

风响虽时接,未若亲闻韶。

忆昔西湖滨,别语请教条。

嘱以马迁史,文贵细字雕。

名言犹在耳,堤柳凡几凋。

兹焉得蜀刻,持赠践久要。

会晤知何时,霁色审来朝。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陈起为送别刘克庄而作。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是江湖诗派的重要诗人。他曾做过焕章阁待制,加封龙图阁学士,进封爵位宁国公。这首诗中,陈起表达了对刘克庄的深深敬仰和期待。

首联“昏聩嗟耳目,管弦堂上调。”描绘了作者听力下降,视力模糊,而管弦堂上却奏着美妙的音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忧虑,但依然尽力向朋友们解释这场音乐的场景,以免使他们产生困惑。“昏聩”为诗人的自谦之词,此时已六十余岁的他精力已经开始下降。“管弦”一词指热闹欢快的场景,“调”有调整、调整方向的意味。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不解和无奈。“世事每相背,秋月虚良宵。”诗人感叹世事总是与人意愿相违背,即使是在秋天的月夜下,也没有真正的朋友相伴。“每相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深无奈。

“涓吉拟登龙,疾雨惊风飘。”这里描绘了诗人即将登上马车前往京城赴任,却突降大雨,大风肆虐。“涓吉”指的是选定吉日。“登龙”借指赴京,这是因为“龙”为皇帝的象征,用以尊称人或自己的代称。这里的“疾雨惊风”是环境的急变与期待的差异的象征。

颈联“祢刺不得前,东睇心旌遥。”用典,“祢刺”指的是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诗人想要前往京城,却因路途阻隔而不得前去,只能远望京城的身影。“东睇心旌遥”借用曹操的诗句“东望都门信马游”,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热切盼望与无尽的怀念之情。而心头杂乱的思绪,“长江白下达津洲。”连同阻隔心灵的烦恼。“东睇”从时间和空间的视野广度和程度上延续了对诗境的表现力,构造了一个相互对立、但又激荡的整体图景。

之后的诗境承接这样的铺垫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与概括:“近履传康强,变体笔更饶。”对朋友的现状寄予祝福,“近履”道明亲知朋友均强健且愉快的状态;“变体”虽然意象变为初出的豹生敬和免修路残桑棘环蒌的原野风标类朗花卉带有逼仄为江海翻波之气概的景象。笔力更加雄健有力。“笔更饶”是对朋友文笔更加出彩的赞美。

尾联“风响虽时接,未若亲闻韶。”这里借用《论语》中孔子对韶乐的赞美之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如也;绎如也。以成。”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诗作的高度评价,认为虽然风声时时可以听到,但远不如亲自听闻韶乐那般美好。这既是对朋友诗作的赞美,也是对朋友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陈起用他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世事无常中坚守自我、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诗人形象。他以自己的诗歌才华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后村刘克庄的敬仰和友谊。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才情和他们的生活面貌。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