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旧挽汪隐君》宋陈起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起

《旧挽汪隐君》原文

遗碣鑽辞掩夜台,修文空叹逞馀才。

鹿坡明月成惆怅,不见高人自往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旧挽汪隐君

陈起

遗碣字残掩夜台,修文空叹诩才回。 鹿坡明月思何深,长共松筠自往开来。 忍把儒冠当乳考,书声犹为□悲哀。 安仁重老应难会,零落残碑剩石苔。

原诗以“空叹”二字,抒发了一种无法挽回的悲痛,读之令人感叹唏嘘。但诗中究竟为何悲痛,又为何而悲痛,却语焉不详。此诗起笔处,却标明“旧挽汪隐君”,乃是知道有人挽住一位名叫汪某的隐者,因而引发了诗人的感慨。据有关记载,作者陈起与这位汪隐者交游甚密,因有感而发。至于这位汪隐者究竟何许人也,因无更多资料可供查考,故也就只好作一“悬案”看待了。

从夜台(坟墓)上掩埋的墓碑上钻读残存的诗句,不免产生一种世事沧桑的感叹。自己徒有文才而不能施展,空自惆怅不已。鹿坡的明月虽然依旧,但却已不见高人往来。这四句为读者道出了诗人悲痛的缘由:一、二句是悼亡,三、四句是伤世。总之,诗人以自己的隐居鹿坡为背景,以鹿坡的明月为见证,抒发了一种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叹。

在夜台掩埋了诗人的青春和才华以后,诗人却要忍受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的嘲笑和讥讽。他们甚至把读书当作迂腐的行为,把书声当作令人悲哀的声音。这最后四句,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表达了对那些无知者的悲愤之情。尽管自己已经衰老不堪,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慷慨陈词了;但诗人仍然希望那些无知者能够安仁重老(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能够理解自己这一辈子的追求和苦衷。

这首诗以一种深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对社会的批评。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在艺术表现上,则有一种朴实厚重之感。

现代文译文:

夜深了,只有那残碑上的字句还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曾经修整过的诗文只能空叹息我才能未尽。鹿坡上的明月让我惆怅不已,因为再也看不到那位高尚的人来来往往。那些不解风雅的人嘲笑我迂腐读书,书声依旧悲哀地响起。如今我已年老力衰,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慷慨陈词;但愿那些无知者能够理解我这一辈子的追求和苦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