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张榘
荆溪清晓。
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
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此际风流谁似,有孄窝诗老。
向虚檐、淡然索笑。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
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
孤鸾·荆溪清晓
孤鸾 清晓。问昨夜南枝,已觉春到。一点幽芳,特地恁多春巧。亭亭水边月下,算自是、等闲花草。更有诗老风流,也不问、闲花草。
向虚檐、淡然索笑。任雪压霜欺,花枝尤好。最喜临阶,映竹更宜小。谁知逋老风流,与寻花、芳心自早。共作岁寒标,待来岁花到。
宋代诗人张榘的这首《孤鸾·荆溪清晓》词,是一篇清雅咏梅之作。词中通过生动传神的手法,以梅自喻,表达出自己不俗的胸襟怀抱。现在本人就借助于此,尽量还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境,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词起笔遣词得体。“荆溪”,在陕西蓝田县西。杜甫有“熟知二载为长句,寄与东风散平生”的诗句(意思是熟悉的人劝我写一首咏物长诗),可见一地胜景可写入词中。“清晓”二字点明时间,描绘出早春景象。“问昨夜”二句设问作答,巧妙地点出“南枝”预示着春的消息,既暗示着梅花开放季节,又点明时令,“几许春到”四字直承上文,并以问句的形式引起全篇。接下来一句用“一点幽芳”代指梅花本身,正面点题。“不待陇头音耗”,进一步说明梅花的先期开放,“陇头音耗”,本指寄赠友人关于梅花的消息,这里却说梅花开时不待友人寄信而等待友人,足见友人未寄信息而梅花却已先开,这便在梅花与开上又多了一层含意。“亭亭”以下四句是描摹姿态:“水边月下”“一株亭亭”,知其为水中倒影,所以就像在水边对着月下独自妍秀的影子美人,“此际风流谁似”,如同比美的意思领起一系列描写摹拟的花鸟禽鸟都比梅花等不及要开放。“有孄窝诗老”,是词人自指,“孄窝”本指老龙之雏,“有孄窝诗老”即指欧阳修而言,因为欧阳修与梅尧臣互相酬唱最多,并首倡“诗老”一词。以上几句把梅花写得如美人般姿态照人,令人神往。词的下片转入回忆与赞颂。“向虚檐”二句承上而来,是回忆往昔。“任雪压”二句是说任凭风吹雪打,而梅花的精神反而更足。“最喜庭除”二句写梅花的庭除落花映衬着紫兰娇小花瓣的美丽景色。“孤山好寻旧约”,用林逋居孤山事迹,“况和羹”三句说更何况梅花的性质最适宜早点儿用来做菜作饭。所以要及时的扦插在庭园的石阶深处的理念是对生活的充满了希望的心意“趁天香”,是用鲜花缭绕的环境在时令上把春季的所有气味都熏满。这段文字把梅花的香和其生长的环境都写活了。
词的主旨是咏梅,但却处处不忘自己,以梅自喻。上片以“有孄窝诗老”一句总括全篇,下片以“趁天香”一句收住全篇。从上片“等闲花草”到下片“芳心自早”,都是词人赞颂梅花高洁的胸襟怀抱的表现。
这首词笔调清新、明快、含蓄、幽默,别有一番韵味。从艺术角度看,词中以拟人手法把梅花写得独具“风流”神韵和耐得“雪压霜欺”傲骨而又根系古老苍劲的艺术效果的确不同凡响!它突破了其他咏物诗词通常比拟静止状态的格局了是很有启发性的。《蓼园词选》认为此词与东坡咏墨和易安居士咏菊佳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宜之的评述也是颇为中肯的。因此张榘这首咏梅佳作给人以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和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