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李令赴宜城》明何景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何景明

《送李令赴宜城》原文

名邑今为宰,东行更属秋。

青天见海岱,明月下河洲。

柳傍弹琴坐,花随放舄游。

苍生未苏息,须拜富民侯。

现代文赏析、翻译

古木疏藤出短墙,绿波孤客忍延良。 定知邦国为霖计,不是山林避世装。 晚市亦曾朝市合,田歌还与市歌扬。 莫嗟行役无留事,五月南风正助忙。 这是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树疏藤延伸过矮墙,绿水孤客让人忍俊不。 你知道这位县令是为了百姓,他并非躲避世事归山林。 傍晚的市场与早市一样热闹,田野间的歌声与市井之歌相互应和。 不要因为行程劳苦而留下遗憾,五月南风会助你一臂之力。

诗中描绘了宜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和谐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对李令为百姓谋福祉的赞赏和对他旅途顺利的祝福。在赏景慰人之余,对世俗世界的微讽亦隐藏其间,生动形象。诗的首联描画出了友人所任之地宜城的古老树木疏稀的古墙风貌。“忍延良”凝结出了思友心情:“见”则恰切地描绘出了看海上景象在细秋晴明的可人光景,“下”字画出了望中景物的动人态势。最后以设想李令沿途百姓期盼的心情作结,更富有情韵。这首诗流露出作者对李令的钦敬与挽留之情,恰如李白赠友人汪伦诗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道尽了交友的真挚之情。此诗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又富于民歌风味,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景部分,诗人以高远的视角、明丽的用色、清新的笔调、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一幅宜城晚秋的优美画面。“青天见海岱,明月下河洲。”寥寥数语,勾画出宜城地区辽阔壮美的秋景。“柳傍弹琴坐,花随放舄游。”又从侧面烘托出李令的悠闲自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在抒情部分,诗人对李令的钦敬之情溢于言表:“苍生未苏息,须拜富民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切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李令治县才能的赞赏之情。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也有对友人治县才能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微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既有景物的生动描写,又有情感的深刻表达,是一首优秀的小诗作品。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