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苦热行十首 其七》明何景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何景明

《苦热行十首 其七》原文

城西山峻火云峰,丹梯无路蹑芙蓉。

白石寺前堪避暑,昨朝雷拔殿坛松。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题是“苦热行”,诗中写的是“苦热”,但如果没有后两句的宕开,把读者引向一种超现实的幻境,那么,全篇也就无法构成强烈的对比,形成跌宕的波澜了。诗的起句“城西山峻火云峰”,点出城西的高山,这是从当前“苦热”的感受着笔,指出进入“峻峰”之后,也就没有了城市中的炎炎热气。

次句“丹梯无路蹑芙蓉”,就写出了“峻峰”中的“苦热”。诗人想登上这赤红的石梯,但石梯却无处可寻,原来这石梯是飘浮在云朵之中的。芙蓉在这里是比喻山的高峻,所谓“芙蓉峰”也就是这样的了。在丹梯无处、白雾弥漫的云端里,作者感到酷热难当,这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苦热。这一句里,不仅把城内与峰顶的酷热形成了对比,而且把现实与幻境的迷离也烘托了出来。

后两句则又写出了另一种“苦热”。诗人由峰顶下山,来到山下的白石寺前时,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凉风;在寺内休息片时,更觉清风习习;而昨朝那殿坛上的雷声隆隆,仿佛是雷公在拔殿坛松树以去暑热呢!这两句里,又把现实中的雷雨与幻境中的清凉作了对比。诗人笔下的“苦热”,从纵的方面说有城内城外的对比,从横的方面说有现实幻境的对比;更把雷声、雨丝、清风三者结合在一起,以动衬静地渲染出了白石寺前那种酷暑中少有的清静和舒适。

诗人在《明月篇》中也写过“清风吹长廊”、“清谈陪玉郎”的诗句,那时的明月清风是与歌女娇声相伴的;而这里的雷声、松声以及寺内的清幽环境,却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和僧侣的宁静。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把现实生活中的“苦热”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形。诗人把纵的方面和横的方面交替结合,把听觉和视觉交织起来,使这首五言古诗写景如画,意趣盎然。何景明诗歌的题材内容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乡野风情,这种题材内容对当时脱离实际的文人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他的诗大多缺乏清刚劲健的艺术风格,多有轻浅无聊之病。他在七言律绝句方面的成就较高,是明代前期七绝的代表作家之一。这首五言古诗在他的诗名中不算是上乘之作。但作为一首反映现实生活和诗歌艺术方面的学习之作来说,也还是有它的参考价值的。

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我认为现代文译文应该是:

在城西的高山上,云雾缭绕着峻峭的山峰,想要攀登却找不到路。在那白石寺前可以躲避酷暑,昨朝雷声震动殿坛松树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回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