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夜》明何景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何景明

《夜》原文

地远柴门静,天高夜气凄。

寒星临水动,片月向沙低。

入室喧虫语,张灯住鸟啼。

自然幽意惬,不是恋深栖。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夜》是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诗人独居柴门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环境的静谧、星月的轮换、虫鸟的喧闹,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孤独和静谧的喜爱。

首句“地远柴门静”就巧妙地为我们勾勒出诗人独自一人在远离市井喧嚣的柴门前,享受着安静的夜色。他并未因环境的寂静而感到孤独,反而将这份宁静视为理所当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

“天高夜气凄”进一步强调了夜色的深沉和凄清,与前句的安静形成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宁静显得更为突出。这句诗也为后文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寒星临水动,片月向沙低”两句则是全诗的精彩之处。它用清新的笔法描绘了夜色的美景,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夜色中寒冷的星星在水中映出闪烁的光芒,而空中那一轮孤月则静静地挂在天际,似乎正在低头望着沙面。这一画面既有静态的元素,又富含动态的张力,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夜色的静谧和深远。

“入室喧虫语,张灯住鸟啼”两句则从室内角度描绘了夜色中的声音。进入室内,诗人听到了虫儿的喧闹声,而当点燃灯火后,鸟儿的啼鸣声也暂时平息。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最后,“自然幽意惬,不是恋深栖”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觉得自然的幽静让他感到惬意,这并不是因为留恋深栖,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享受孤独和静谧,不刻意追求繁华和热闹,而是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欣赏。诗人通过对夜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孤独和静谧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欣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希望这个回答能满足您的需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