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平乐·妒红欺绿》宋赵崇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崇

《清平乐·妒红欺绿》原文

妒红欺绿。轻浪潮温玉。鸾袖卷香金__。娇怯未消寒粟。

锦衾初罢承欢。宿妆微褪香弯,醉眼乍松还困,断云犹绕巫山。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宋词鉴赏,希望您能满意:

清平乐·妒红欺绿

赵崇(宋朝)

妒红欺绿,轻浪潮温玉。鸾袖卷香纨。初舞纤腰如束。 锦衾羞试承欢。宿妆微褪花弯。意着想沉何困,回身依定云鬟。

诗中所描述的美人如“轻浪潮温玉”一般楚楚动人,我想,宋人的想象世界很迷人。或许在他那里,“安上眉宇精神”,她把那样恰如其分的心情当花草草培育下去——清晨换日光的照耀;晴朗则碧空送爽;更有夕辉洒身、掩掩初醒之际也倾出香帐;无人的时候还可把它当成叶色花香相互鉴赏的一草——什么水色的呢?花草的气息那在各时各色下稍纵即逝又绝对常有的景色一枝即可看出神人笔下之妙来。此词通篇用比喻,写美人之颜色与行动,将美人的体态柔弱之态、娇羞之色、神情之困倦表现得淋漓尽致。

起首二句把春天桃花的气势写得如巨浪淘风,把绿叶的烘托美妙无以复加。“轻浪潮”三句,借潮水泛喻美人的玉臂和在吹拂的东风中摇曳多姿的杨柳花漪一样生动美丽 。

接着词风变转,写出一位仙女般美人刚入寝房舒展香罗,粉面生辉。“锦衾”两句是写她在“羞初试”之意。“宿妆”三句则翻转石来写这位女人的慵怠情怀.使画面亦有含睇不绝的风致,究竟有多可爱于是饮酒因而欲睡使萌发醉乡好梦尚不可知?此外无非一些大概原因 ,不禁教人不快沉溺,为她沉醉如痴,妙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醉眼乍松”三句便写出其“好梦乍回”时的娇慵姿态:乍然酒意初解,她那眉眼间尚含有朦胧醉意;醉眼初松,双蛾亦觉困倦得很。“断云”一句借用“断云”以代美人之衣裳,意趣盎然,而她那云鬟低垂的样子更衬托出其慵懒的风姿。

这首词用词巧妙隽永,主要得益于拟人化手法运用和比喻艺术的综合运用。拟人化手法是借物象表现人情之美。这首词几乎处处设喻、句句用比。比如桃花的“妒红”、绿叶的“欺绿”、浪潮的“温玉”、断云的“绕巫山”等皆是。这些鲜活动人的比喻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同时词中多处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原本不过寻常的物象加以人格化,从而把各种本来各自独立的事物彼此联系起来,上下结合起起来,形成整体的美感。所以这首词的词境优美到了极点。赵崇的这首《清平乐》以物拟人,写得含蓄婉转,有画笔的流动之妙。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加以对象化,使得这些意象获得了一种摇曳多姿、风流俊俏的风格。好的文学作品永远离不开艺术的想象,而艺术的想象正需要作者主观的主导和统率。“故唯风流高远得尽为无端扯扯之事,惟气调渊沉者乃为无端咏歌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此文中一再借鉴并“拉杂点缀”,似乎脱离不了赋法固有的气息,“自道甘苦”因而稍觉来者较多;再受七言句式的束缚在辞情措意方面还得不免有强就之嫌 ,然却不妨大略欣赏其整体艺术效果。这首词就是明证之一。当然从文学发展史看 ,唐诗宋词以至明清两代都有继承前代的赋法发展的不同特色;这首词当属宋词这一流派的作品。赵崇虽非著名词人 ,但这首小令以其独特魅力可以传世久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