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秋居杂咏 其六》宋李弥逊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弥逊

《秋居杂咏 其六》原文

颙颙集癯仙,娟娟罗静女。

孤标与秀色,翛然出环堵。

我来三二月,离立仅成伍。

及秋新梢敷,接叶庇风雨。

一日不可无,幸兹共寒暑。

高枝有垂赏,鸣凤在何许。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生成的赏析:

《秋居杂咏 其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将多个象征意象组接起来,进而创造了出宁静与自得的诗境,呈现出了一个境界动人的天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瘦仙聚集的形象,“颙颙集”,非形体之瘦而集,乃精神之高洁,不趋俗流。他们神态自若,清高拔俗。诗人以“癯仙”自况,运用了李贺《李贺集》中“小山压大山,小材做大官。曲终奏别弹,此子已飞仙”的典故。他们群集在一起,如众星拱月般环绕着一位仪态轻盈、风姿秀雅的女郎——“娟娟罗静女”。她即是诗人自喻,他自喻为超凡脱俗的“静女”,在“环堵”之中,兀自开放孤标与秀色。这里的“环堵”是诗人隐居之所的代称,也是诗人追求高洁志趣的象征。

诗人又以“我来三二月,离立仅成伍”来描绘自己的心境。“我”与群仙的会聚和陶冶中,“一日不可无”的就是这样的超逸心境和诗酒唱和的生活。即使暂时仅能共度寒暑,“我也愿意”并乐于接近他这些可敬可亲的友人。他们如同互相依存、休戚相关的同行人,“离立仅成伍”还反映出诗人的独善意向。他洁身自好,进退可安,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至于他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是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还是诗酒唱和自娱人生?作者在这里留下了遐想的空间。“高枝有垂赏”,不言自明;“鸣凤在何许”,是值得读者深思的。诗中借物寓言,一石二鸟,用意十分微婉。“一日不可无”“离立成伍”“希望共同遭遇赏识”“何许”,颇可以视为对自己一定有果之日的自我激励。联系其后的运骸归骨(散木)“李恭之精”这样的直白指事来说,知后三句意境的分合藏策也是非开不可的,因为在古今之词作看来颇为俗雅的表现也不足为怪了。

整体来看,这首诗风格明快自然,意象优美清雅,意蕴深长,呈现出一种从容闲适的情趣和意境。同时,这首诗也表现出诗人李弥逊在生活情趣和人生哲学上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至于现代译文,我将尽量保持原文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尽量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在众多的高洁之士中,我像一位安静的女子一样独树一帜,秀色可餐。我安静地生活在这堵墙之内。在春末夏初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迎接新生的枝条和接起的叶子,它们为风雨提供了庇护。我一天也离不开他们,幸运的是,他们和我一起度过了寒冷的冬天。高大的树枝上有垂下的赏赐,那会是什么呢?就像凤凰在哪里出现一样,我期待着它的出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