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弥逊
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饮酒
宋 李弥逊
渊明不止酒,屈子独长醒。 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 车上无垂坠,眼中无白青。 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诗人借用了两位古人饮酒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饮酒观。他觉得陶渊明与屈原虽然所处的时代、环境、地位、人生经历等都不同,但他们在对待酒的态度上却有相似之处。
“渊明不止酒”,说的是陶渊明不仅以酒为寄托,更是以酒为生活的常态。诗人认为陶渊明辞官隐居后,饮酒是他排解心中苦闷的一种方式,也是他怡情养性的一种生活态度。
“屈子独长醒”则是指屈原虽然一生忧国忧民,但却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艰难。诗人认为,尽管屈原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但他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宁和满足。
“一樽有妙理”中的“一樽”指的是一杯酒,“妙理”则是指饮酒的奥妙和道理。诗人认为饮酒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修养和境界。饮酒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舒缓,也可以让人的思维更加清晰和敏锐。
“二字未忘形”中的“二字”指的是“醉”和“醒”。诗人认为饮酒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太醉,也不能太清醒。过度的饮酒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而过度清醒则会让人失去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因此,饮酒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和表现,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刻意的掩饰和伪装。
接下来的四句诗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拓展。“车上无垂坠”是指车座上没有下垂的饰物,比喻人的内心没有杂念和牵挂。“眼中无白青”是指眼中没有白色和青色,比喻人的内心没有迷惑和困扰。这两句诗强调了饮酒时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澄明,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影响。
最后两句“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则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最高境界的追求。陶然是指心情愉悦、舒适自在的状态,醒醉是指清醒与醉酒之间的状态。诗人认为,饮酒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陶然醒醉之外,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即“物外两冥冥”。在这种境界中,人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困扰,回归自然、和谐和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引用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来表达诗人自己对饮酒的态度和观念,即饮酒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在饮酒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澄明,把握好度,不要过度沉迷于醉酒状态,也不要过分清醒失去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同时,还应该追求饮酒的最高境界,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以回归自然、和谐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