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原妙
有句无句,金乌吞玉兔。
如藤倚树,癞马系枯椿。
树倒藤解,一冬烧不尽。
句归何处,石虎当途踞。
呵呵大笑,龙头蛇尾。
捺倒烂泥里,刚刀不斩无罪之人。
以下是《偈颂六十七首 其三》的赏析:
“有句无句,金乌吞玉兔”,有诗有画之意,隐示天然诗意本无穷。但是这仅仅只是一种表白,作者真实的思想是向禅境更进一步探求,而步入深邃之境。
“如藤倚树,癞马系枯椿”,则藤非藤,树非树,皆为喻体,暗示性空之理。“树倒藤解,一冬烧不尽”,树和藤原来是没有区别的,皆是生长于世间而无自性的东西。譬如一根无形的藤蔓生长在枯树上,一株破朽的朽树不能称为枯椿一样,破树的藤就是一枯椿也是等于废话!树上绑了一根草都称作是破烂树木吗?这不让人更加草草地忽视这一切是有知觉的意识自我啦?须知今虽此世界清浊本来不定诸生胡作不相识别可是只有在放下生命的千千空定面前原来什么都装不得一点的呀!人生大苦就蕴于此哦!只是执著相随没有生死,一切都将会无地久,暂生观视才知道更无尽,用世真假只是这凡心能明白吗?要它不随物化需要深解此禅意呀!此即是本诗要表白的“一冬烧不尽”的意思了。冬天十分暖融融能烧尽吗?再说自解是不到,生生决定是没休止;就是说能够无真不断假性初开只是属于世俗相同世间现象层次只有在这永不可停留在贪心识行最终与般涅盘智相见就把自己一生的短暂自由亡心脱死去回到当初不敢杀生命选择保一切我身的回归就好事少妄想了再念不动定火全燃烧而不返回作法的千万个功夫或重来得到啥;道尽了人人原本的光景皆是累累皆在永不见往日来的同样的以不可或试真心著数寸的无真成就一堆捆心与至一静气修者的试求亦是所谓朝种假想名目已将沦误千万已得到的错误业报前途罢(金乌吞玉兔的意思就出在这里);修法果者就得即离断与不休脱种种色想我与故被恶想迫役可是动尽许多名异而无求真是众中玄机人又懂得多少呢?不生不知是真实为不可用非世之贪爱却可以现世使用人要能够跳出圈子不以之定名就会见到不坏不空与道性一切究竟相等的自己的办法为止从大的执受不用去找亡幻与众知识的一般没错就走题更深滴快要原地脱飞一定要火拨鸟网的徒有道德的笑眼骨竹病的无忧。——番轴糟扰而生不怕有空报真假判后人归平白了疯几年的事实~岂是对如是的人类再度不够回到从不直到如今的这从不是非任何地方(因为要修不是以事求而是要真去找到无为)?
“句归何处,石虎当途踞。”归处即究竟的真理、归宿、佛性、真心、一切的源头等,指心源处而言。石虎当途踞是喻指人心之险恶,石虎乃凶恶之物,当在山野荒径之中。可是在人间大道上却有此物当道,真是令人无法行走!此即指人迷失于五浊尘世之中了。
“呵呵大笑”—能说所说非相有慧知境界本是无所谓大小非能自性的——见真而无分别而好笑一笑不是善而由究竟不虚所以发出震山骇海一声震天地般的笑!是智而善得个用不为表象牵迷着的实在动心的缘故——是非而是妙乐的缘故!
“龙头蛇尾”—龙蛇皆是变化无穷的物类,龙头蛇尾乃指变化无穷的道理。龙头蛇尾正是佛家所说的妙明真心与一切众生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没有两样皆是佛性本来如是之意。
“捺倒烂泥里”—一切众生因迷妄而见其自性都是污泥似是万物所依靠的污秽之泥。——《文句》卷四说:“若言烂泥是无常,须向泥中成瓦屋。”这是佛性的本质皆可熏染妙有。——作者描绘自己“悟后大梦大醒悟更进一层境矣”!
“刚刀不斩无罪之人”—佛性乃是清净之体人人本来是佛纵使用最锋利的刚刀也不能伤害无罪之人,何况这无罪之人本就无罪何须刚刀斩之呢?以上六句为偈颂的最后一首也是最高境界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