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秋夜不见月兼邀储太仆不至》明徐祯卿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徐祯卿

《中秋夜不见月兼邀储太仆不至》原文

今夜中秋月,云端空复情。

人间同寂寞,天外独分明。

桂子飘何处,边鸿度有声。

他乡对家酝,愁绝为谁倾。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今晚正值中秋佳节,却只见乌云厚重。面对这分外凄清的景色,人亦觉得寂寞无聊。那天的云高天阔,格外显得月光皎洁,如此明亮的圆月挂在夜空中,如此美好的景致令人难以忘怀。 远处的桂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飘散何处?边境的鸿雁叫声嘹亮,可惜无人与我共赏这美景。在这样的异乡之中,独自面对家中酿出的美酒,不禁忧愁无比,究竟是为了谁而痛饮呢?

赏析:

这首诗是徐祯卿在中秋之夜,未见明月,又久候故人不至,孤独寂寞中写下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独特景色,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乡思之情。

首联“今夜中秋月,云端空复情”,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中秋节夜晚,本应月圆如盘、月光皎洁,然而眼前却云厚天低,不见月色,景象暗淡凄清,所以“情”字别有滋味。

颔联“人间同寂寞,天外独分明”,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的圆月是思乡之情的象征,此时不见月,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桂子飘何处,边鸿度有声”,继续描绘中秋夜景。“桂子”是中秋夜桂花盛开的象征,而此时桂花飘香何处?边境鸿雁叫声嘹亮,可惜无人与我共赏这美景。诗人通过设问和拟人手法,将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尾联“他乡对家酝,愁绝为谁倾”,最后点明主题。“他乡”是诗人孤独漂泊的象征,“家酝”即家乡酿造的美酒,面对美酒却无人共饮,不禁愁绪满怀。诗人独对家酝而愁绝无绪,究竟是为了谁而痛饮呢?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整首诗以中秋夜不见月为背景,通过描绘云厚天低、桂花飘香、边鸿鸣叫等自然景色,以及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意境。诗人运用直抒胸臆和设问、拟人等手法,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