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苏李泣别图二首其一》宋戴表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戴表元

《题苏李泣别图二首其一》原文

弓疲矢尽三千里,节弊衣穿十九年。

流落天涯有离别,当时谁拟画图传。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的诗歌,希望您能满意:

题苏李泣别图二首其一

宋 戴表元

弓疲矢尽三千里,节弊衣穿十九年。 流落天涯有离别,当时谁拟画图传。

沉沦僻在荒服外,邅迫羁旅病在官。 挥鞭容易送人与,一向长亭又短亭。

边境亭下言相送,绕槛看山心欲碎。 胡沙常飞汉月寒,断肠时复吹边塞。 苏卿当日徒步归,穷荒重译心尚违。 胡沙啮尽两眉色,节旄空堕连须绥。 何人画出两夫子,穷边孤客添凄凄。 别时我亦万里外,却到又惊千万里。 嗟我浮名等飞云,去住何用皆无凭。 楼头莫晒读书雨,有脚春风独不归。 人生妙龄谁青眼,容易苍苍日过眼。 伯牙水击无人听,孔子舟航接混溟。 挥手决兮千万里,丹青为子留故里。 还家索画图却迟,画出真情复谁寄。 画中涕唾任纵横,我泪犹新见忠诚。 可但少陵号写鬼,庶几和靖号成龙。 中原久矣无君长,山鬼水虫各奔迸。 行人立马添悲啼,万里客行重凄恻。 朔风从西起中原,快展一旗荡荒甸。 泪眼看图醉不归,生寄死归明主意。 苍梧云尽帝何在,莽天茫茫空有泪。 空山遗响入悲风,收拾斯图付酒中。 他日重寻一樽酒,画图苏李共从容。

这首诗是诗人看到一幅苏武、李陵泣别图有感而作。“弓疲矢尽三千里,节弊衣穿十九年。”这是对苏、李二人漂流异国、十九年艰辛生涯的概括。“流落天涯有离别”二句,是对画中情事的抒发。“天涯”指两人流落之地并非一个地方。“当时谁拟画图传”,这句是对当时情景的自问自答:当时境况相同的人谁来画这幅图?又还有谁能传这幅图? 第五联“胡沙啮尽两眉色,节旄空堕连须绥”。这是对苏武、李陵当时苦况的形象描绘。“穷荒重译心尚违”,继续加深写二人“不如归去”之难堪心态。“此身未是寻常客”四句写苏、李不愿远离国土、追慕权贵之人境况的摹绘与嘲讽。“画出真情复谁寄”,转写“苏李泣别图”创作初衷及将真心情愫一同纳入其中之意。“此生不见英雄面”两句:壮志难酬,作者满腹愁情无从寄送。颈联结处带一点理想化色彩,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格调,与前八句形成感情上的差异。但悲情之余又掺杂一种自嘲的意味,所以诗的意境更显沉郁悲壮。最后两句点题,“题苏李泣别图”之“再题”,也是对画中真情的再度赞美与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 戴表元早年怀抱恢复中原的壮志,后来因不得志而漂泊异乡。所以看到这幅画后自然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这首诗感情真挚而浓烈,纯用赋体铺叙而出,语言通俗易懂,不事藻绘雕饰,却能感人至深。诗中多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如“弓疲矢尽”与“节弊衣穿”,“中原久矣无君长”与“朔风从西起中原”,一抑一扬,一开一阖,情韵不匮,尺幅中万里江山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清疏中有郁茂之气油然动人神思意象具体逼真情景相融逼真描写却不满足于写景具体在这种仿古尺幅的描绘里立即有一种独自难以自主其哀的身世沉沦沦落地物化为国民类似的飘泊屈辱渺乎天下的文化慨味模映自在意韵显著富有苏诗崔步尤典之意而且还能浑不伤格七行之众音不出哀矣艺术水准竟尔若此诗句卓绝明显成就极在高屋建领大肆拉敞四实该阐古言之平质敷达老诚之所以由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