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戴表元
西去疑无路,谁知是剡津。
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
寺隐山前古,村经水后贫。
时时百里外,来此祭田神。
在现代文的译文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寻找桕坑时的所见所感。
在诗的开头,“西去疑无路,谁知是剡津”,描绘了作者在寻找桕坑时,似乎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疑似无路可走,但最终找到了目的地剡津。这表达了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则描述了村里的人生活的情况。有许多人在外出工作时,因对植物了解得较深入而被誉为收桕客。村里人住下来便与他们从事对药材或木材进行挖取的职业的人们产生一些微妙的经济关联,这些都和自然资源的有力循环与保护紧密联系起来。这些话是对这个村的有机资源进行有效流转的真实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寺隐山前古,村经水后贫”,描绘了村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灾害对其产生的影响。寺隐山前古,表达了村庄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特点,也体现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悠久。而村经水后贫,则反映了自然灾害对村庄的贫困产生了影响。
最后,“时时百里外,来此祭田神”则表达了作者对农田的尊重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这里虽然比较偏远和贫困,但是百里外的人们还是选择前来此地祭祀田神。作者将他们的行径融入整个故事背景之中,展示出这个地方不仅充满了人间温情和感恩,而且拥有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戴表元的《桕坑》诗歌充分表达了对故乡乡村、土地与农民生活的关注和深情厚谊,它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成,也没有复杂的表达方式,但以其真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让人深深感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对土地和自然资源保持敬畏和尊重,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维护它们并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