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戴表元
朝从园中去,暮从园中归。园中何所有,杂草青离离。刈多还渐稀。岂忧筐筥频,要使牛羊肥。但放刈手缓,勿伤兰与葵。葵高叶难护,兰弱根易萎。惟彼恶草种,刈尽转蕃滋。此理不可诘,此语令人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在宋末困难环境条件下一个进步文士勤奋敬业的高贵品格和为了农耕温饱尽职尽责、锲而不舍的情景,启示人们要在生活的挫折和压迫面前挣扎出来,不可忘记剔除妨害幸福本源的种种“恶草”,专心做最有益于生产与国计民生的事情,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匠心。
在赞美声中结成全诗:早出草场人去时,晚出草场人归时,除草完尽秧新好,村市营糟饮醇思。(放民先起进营幕》古云饮水我偏佳)冬晨一身纯裸居,(昨着作一首归通真妃送丁瑞唱〈舂愿至谼}瞥然耳濡墨);一月无数麕接赀,正作腐儒茅屋思。更述今日,末二语既足为藏拙妙计;又是趁食良方。据同治《南涧县志·儒林传》记载:这首诗作者是由衢州遂安任上返回会稽石屏山故居,来用农田事务的一个官服长者,“知渠只是未南涧(邑)”役肩仅在国学生历一年(迄乾隆44)岁止未履利器之后几天中的生动事迹后吟出的此作(见他同时长句:《许客籴米郑一篑过园乞泉十更叠长句)。南宋是百花齐放的社会大背景,“但放刈手缓,勿伤兰与葵”这样的描写园田生活的诗句很多,如:“茅檐长扫静无苔,莫负春光日日来”(刘过《田舍》);“牛羊散漫落日下,村巷稀疏人语绝”(司马光《游园》)等。这首诗描写刈园者自种稻黍麦菜蔬,表现勤俭安贫守道。将草锄尽护好花木的精神“惟彼恶草种”劝人励志移风易俗扫荡社会乱源而获得比花草的精神更加高贵美好的精神品质。“恶草”为世道弊端、奸雄误国作隐喻的咏物绝调;历史上描写葵的诗句如“倾国倾城种不如”就是重“甘愿自植不如人”哲理之所在。“茅屋思”因物质贫穷而至诗意幽默感便与清之狂狷同流。读诗经即明通民情晓哲理天下无难事只可惜不是居庙堂而已耳(黄沙对岸有好洲景程中伤患虽破腹盛茹饭唯诵叶散腥为荣可知处境!
《后序》表明只是个体代表全局身兼而“两官之余”。勤能补拙生路求勉励,此诗是作者戴表元在宋末元初艰难环境条件下自耕自作自给自足的生活写照。
现代译文如下:
清晨离开田园去田间劳作,傍晚归来田园。
田园里有什么呢?青青的杂草丛生。
把草割去留下不多,当然不担心筐子和竹篓会装满。
重要的是要让牛羊肥壮。
割草的手应该缓慢一些,不要伤害兰花和葵花。
葵花高高的叶子难以保护,兰花柔弱的花根容易枯萎。
只有那些恶毒的杂草种子,它们尽管被割尽但是依然茁壮成长。
这其中的道理说不清楚,读了这些诗句也会引发我们的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