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端忞疲於哺蚕老妇悯而饷之余作古调以赞之》宋钱时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钱时

《端忞疲於哺蚕老妇悯而饷之余作古调以赞之》原文

族孙买叶中山归,恻然闻之矜尔疲。

长腰豚蹄亟送似,未暇问到而蚕饥。

此时此念难藏假,厩焚退朝遑恤马。

马非不爱爱我人,用违其才终土苴。

试问母今蚕几筐,间关未必能补疮。

我亦有蚕非条桑,他日天机云锦裳。

现代文赏析、翻译

端忞疲于哺蚕老妇悯而饷之余作古调以赞之

山坡的青翠被冬雪勾勒,送去丝绸的道路尚能堪当, 听到孙家小儿归来谈及此事,那忧戚之心不由让我痛感怜悯。 你说她那些小麦桑叶的长腰猪蹄蹄牲口似的供养着, 春日的细雨何时送来只能想不能问为何这时光不能安详的喂养? 虽然这车厩着火还关心那奔驰的骏马, 可是马儿并不是不知痛疼的人类啊,它不能用其能力只是一世当草。 让我来问问您母亲这筐筐蚕儿怎么度日?或许尚能给您缝补疮痍。 虽然桑叶枝疏芽瘦但也生蚕不止,将来有一天它也会织出云锦般的衣裳。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对贫困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人通过描述老妇人辛苦养蚕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愤慨,通过对比马儿和蚕儿的遭遇,暗示了农民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不公平现象。

2.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长腰豚蹄”、“厩焚退朝”、“云锦裳”等,这些意象既描绘了场景,又传达了情感。例如,“长腰豚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喂养牲口的场景,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厩焚退朝”则通过描述马厩失火的场景,暗示了农民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3. 古调古意:诗中采用了古调古文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诗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展现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敬意。

在现代文的翻译上,我会尽可能保持诗中原有的意象和情感,用现代语言进行表述。希望这个译文能够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美感和意境。

赏析完毕!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