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钱时
鱼固人所欲,痰饮常忌此。
兹晨一杯羹,食之乃大美。
渔者包裹来,乐与我为市。
儿辈问何故,秤平不亏尔。
吾家自高曾,仁厚著闾里。
一衡无两权,昭昭坦如柢。
忆昔少年时,猎夫晨卖鹿。
老干持衡出,忽尔非旧比。
此岂我家风,责之怒裂眦。
口腹诈求赢,宁我饿而死。
忍割子孙肉,而以啖我齿。
折衡谢猎圾,劳酒遣乃已。
今余三十载,而得闻斯语。
喜与同志言,书之诏孙子。
闻儿辈举渔者言喜成古调
钱时
鱼是人之所欲,痰饮常忌此。
今晨一杯羹,食之乃大美。
渔者包裹来,乐与我为市。
儿辈问何因,秤平不亏尔。
仁厚之家风,自高曾有此。
一衡无两权,坦如斯之底。
昔时猎夫鹿,清晨卖吾里。
今非旧比时,此岂我之比。
忍痛割儿肉,儿瘦何可悲。
谢渔携酒来,乃共笑言喜。
已过三十载,得闻斯之语。
告之子孙,与同志为喜。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闻听儿子们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与渔者交易的故事,感到非常高兴。诗人回忆了自己少年时猎鹿卖鹿的经历,那时权衡轻重不一,如今儿子们公正公平地交易,不是以前的做法所能比的。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公平公正原则的坚守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成员品行优良的欣慰和自豪。这种品质和态度在古代中国社会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也是许多诗人都倡导和赞扬的。
现代文译文:
今晨,我听到我的孩子们与渔夫公平交易的故事,心中满是喜悦。鱼是人们都想要的东西,但是痰饮之人常常对此有所忌讳。今天早晨,一杯鱼的羹汤十分美味,我吃下之后心满意足。渔夫包裹着鱼来到我们家,这是我们为他提供的机会。我的孩子们询问其原因,我便说鱼的数量称重平等,不会让你们亏欠他人一分一毫。我家的高尚的品格自高曾时就有了流传。家风如此淳朴无私,源于我辈皆崇尚仁厚的道德精神。从未权衡利益比重之偏颇对待事物。正如儿辈待人以公正之准则处事之道所言行坦坦荡荡正如根本之道然矣。遥想少年之时随父亲去捕猎之场景亦是晓记心间此时归功于儒家仁爱之道方能如此和睦相处。如今已过去三十余载,我得以听到这样的故事而感到欣喜万分。我将此事告知子孙后代,并与他们分享这份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