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敖陶孙
学道欠定力,一寒便生嗔。
古为雪埋腰,定知英雄人。
去为百钱游,得酒不濡唇。
惨澹行歌归,仰面东南云。
纷纷过车马,寂若有不闻。
退坐茆檐底,徒有豪气存。
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对《旅舍七首其一》这首诗进行赏析:
旅舍七首其一
学道欠定力,一寒便生嗔。 古为雪埋腰,定知英雄人。 去为百钱游,得酒不濡唇。 惨澹行歌归,仰面东南云。 纷纷过车马,寂若有不闻。 退坐茆檐底,徒有豪气存。
诗中主人公虽境遇孤寒,但壮怀激烈,欲有所作为。这种豪情,与穷愁潦倒、怨天尤人的悲吟,无疑有本质的区别。从表现手法来看,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忍贫困而不输意,因贫穷而更激昂。诗人似乎是用冷笔精细的素描,把一个倔强的穷汉活灵活现地托现在了读者面前。
诗的首联直接点明诗人贫困无助的根源——欠定的力,表达了学道不定的决心。诗中说:“一寒便生嗔”,可知其清苦;“嗔”,当即“惭”字之音略近。贫寒至此,已到了令人难以为情的地步。但诗人并不因此颓丧,而感到这是自己学道欠定、修养不足的结果。所以颔联便进而表明:古人像雪花一样被埋葬,就足以说明一切英雄人物定知难免一死。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既钦敬又羡慕的心理。他羡慕英雄人物的不凡身世和悲壮业绩,但自己却仍然是贫困潦倒,无力改变现状。
所以颈联写主人公决定仅用一百钱去游街。虽然贫困至极,但诗人的豪情逸兴却是油然而生:“得酒不濡唇。”这恰似陶渊明在《咏贫士》中说的“文轩有好女,将雏不时游。日夕出孟津,邀余上手檝。”正因为有了酒,贫士的形象将“蓬蓬勃勃”“大大咧咧”得颇有意味了:其饮酒唱歌的神态豪爽得很!大凡高境界的人一定在酒中!
尾联写主人公归途中的心境:他坦然面对贫困和凄风苦雨,昂首云天,意气风发;他听而不闻过路的车马喧嚣之声,心中只有自己的壮志豪情。末二句写诗人退坐茅檐下,回想白天的经历和感受,豪气长存。这似乎是在激励自己:不要被困境压倒,要坚信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一定能实现。
全诗以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用词准确生动,如“一寒便生嗔”、“不濡唇”、“惨澹”等;语言通俗明快、简洁精练。这便是《旅舍七首其一》的主要特点。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炼词造句的功力,同时也是作者通过自我展示力图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当然,《旅舍七首其一》这首诗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作者虽竭力为诗中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貌似坚强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却缺乏生活基础,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在写法上与黄庭坚的七律有些近似之处。如第二句是全诗的领句、贯串全诗的脉络,三、四、五句有意运用对仗等手法都是可以感觉到的。这就使诗的风格稍显奇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