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窦庠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金山寺
唐代 窦庠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窦庠漫步在金山寺,眼前是浩渺的江水,远处是巍峨的群山,此刻时间凝固,浮生暂憩。寺畔、江中,一同浮此刻诗人的内心的一颗“青螺”、“白浪”、“鳌背”。波浪波动闪烁,“如出大蚌之踊”;沙滩平滑光洁,远远看去又好像没有皱襞。“鳌背参差”,不仅写出了山体的峻拔,也写出了云气的蒸腾。晴空万里,江水浩浩汤汤,无边无际;天边的云影,驰骋无拘,远帆如飞。
“一点青螺”是眼前景,“晴江万里”是远景,“参差日气红”是天景。在此起彼伏的各色画面中,我诗人的情怀究竟为何?天之炽烈、地之苍茫似乎在豪迈、踌躇中抒发出“少年轻负志,信马棹轻桡”的英发之气,于是一种享受和心境的欣快感弥满诗人的心里——“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轻舟已行在“水府”“天通”之间,此刻诗人也已置身于这青螺白浪的天地之间了。这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诗人内心的放达。
诗人在这里选取的景物,都是典型的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青螺”象征着晶莹剔透的世界,“白浪”象征着无拘无束的世界。他把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梦想交给这两个世界,来抚慰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看晴空中的江水,“万里云飞尽”,看它那远去的尽头;再看远处的山,“参差日气红”,红的那么热烈、那么奔放。这就是诗人内心的梦想:澄明、热烈、无拘无束。
最后两句:“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更是诗人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象征。“云飞尽”是诗人想摆脱一切烦恼、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鳌背参差”,大气磅礴,是诗人渴望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自然的广阔胸怀。“参差日气红”那抹红色如燃烧的烈焰驱散了读者心头的阴霾;也像节日的烟火般映衬着诗人的欣喜若狂。“全依水府与天通”一个“通”字既是对前两句诗的总结,更是诗人畅快心情的抒发。他就这样以豁然开朗的心境行走在“水府”与“天”之间。他的梦就这样飘荡在“青螺”“白浪”之中,享受晴江万里的宽广与自由。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给人以雄伟壮丽、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