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阮阅
寺古僧残丈室空,我来试问老禅翁。
直松曲棘都休道,庭下山茶为甚红。
宋诗之美,诗韵之美,当然更是语言之美。我是依此君句感发,以此韵此调来尝试一番宋代诗词的艺术境地,期待生发出一段唯美动人的风情之文。
《郴江百咏并序·乾明寺》原文所述,是一座古寺的残破与空寂。寺虽古,却因人去楼空,只留下老禅翁的遗迹。此刻,我来到这里,试图询问这位老禅翁的故事。直松曲棘都已不在,曾经的繁华已成往事,只留下如今的无言之悲。此刻庭院里山茶盛开,为这座寂静的古寺添了几分生命的痕迹。这是一段寻常人无心提起的风情故事。
原文在松柏修竹之中再提出寺内花草的情致之笔。常人之常见不免令观者神往;异于寻常必有妖异之物令得“老禅翁”难以忍受,这又使人不禁猜想其因由。但“老禅翁”却淡然处之,将这世俗的纷纷扰扰抛诸脑后,将身心寄托于庭下山茶的艳丽之中。这正是“老禅翁”的超脱之处,也是他的慈悲之处。
诗中境界静谧而又空灵,虽是一段古事,却似眼前一幅水墨画,那幽深古刹的禅意便在此景中弥漫开来。虽无一句描绘景色,但通过寺之古、僧之残、人之问、松之直、山茶之红等元素,足以构成一幅寂静的山水画卷。而在这画卷之中,“老禅翁”的形象更是增添了诗的深度和厚度。
诗韵之美,语言之美,在诗词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以此现代文译笔,希望能传达出原诗的意境之美,让读者在阅读之中感受到宋诗的艺术魅力。
在这首诗中,我看到的是禅意的洗尽铅华,看到的是人生的空寂与淡然。在现代文译中,我将保持原文的神韵与诗意,以流畅自然的语言将其传达出来,希望这种美感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得以保存与延续。
行至此处,诗人与寺景之间的交融之美,我想借一句古语来表达:“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在这座古寺之中,时间仿佛静止,生活也变得简单而纯粹。这样的意境,正是诗词之美,也是人生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