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范爱竹三首其一》宋仇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仇远

《和范爱竹三首其一》原文

半生豪气学元龙,湖海惟知敬数公。

徒有贞心招隐逸,恨无巨眼识英雄。

天衢骑马衣冠异,雨屋鸣鸡杼轴空。

西崦东屯何日了,定应愁老浣花翁。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这首诗是仇远和范爱竹的唱和之作。范爱竹曾写有《次元龙(刘基号)春雨杂兴》诗,其中末联云:“半生落魄成何事,只合梅花一处无。”仇远赓其韵和,以寄托自己的情怀。

“半生豪气学元龙”,诗人在前两句中,即已亮出了自己的抱负和节概。他平生仰慕三国时名臣陈元龙,他觉得有话要说,便不作寒暄之语,便直截了当地发出了“湖海惟知敬数公”的赞叹。这几句诗,仇远用元龙自比,意在表明自己胸怀壮志,而敬仰的对象则是那几个卓有建树的人物。这几句诗,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叙述事实,平平淡淡,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它实际上已暗示对方:如果贵人能识拔人才,赐予我以援引,则功成名就、施展抱负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徒有贞心招隐逸”,仇远表面上是说:我虽然心怀耿耿,矢志不移;然而在这元末动乱之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也还大有而已。仇远可能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仕或不出仕问题,因为“半生豪气”一直贯穿着他的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可能他所关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危亡问题,可是这一层意向联系并不是直接流露的。在前三联的倾诉之后,末联诗人再扬声高歌一曲抒发自己深沉的忧愤:何时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定应愁老浣花翁!”在这“花开花落惊秋水”的时刻,诗人仍然以“三尺微命”自视,渴望像那个镇恶蜀人的诸葛孔明一样去拯救时艰,因而他对已衰的壮志、愁苦的老境和未能归隐的心事表现得深切动人。

仇远这首诗很能代表他的诗歌创作的精神。它的特点之一是把即景即事和直抒胸臆融为一片,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仇远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贴切而丰富。它不仅使诗的内容显得充实;而且也使诗的意境富于变化而清新雅致。仇远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语言清新洒脱。这首诗在艺术上多处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时局的忧愤。这种表现手法读来低徊缠绵、意味深长。仇远以隐逸山林为归宿是无奈之举,在战乱中弃家隐居太湖一带并非明智之举,但在诗歌中却获得了充分的表达。这就是诗与词的主要区别,也是传统的含蓄蕴藉诗歌的优势。当然这些也就足以体现该诗的个性及风格了。

“微妙闪光之间必然导致飘逸” 借用这首诗歌的美感与智慧的话!总体来看,“和范爱竹三首其一” 确实是部出色的宋诗之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