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仇远
喜闻颍弟与坡兄,趁小春晴野外行。
独树荒村生处僻,落霞孤鹜去边明。
豳风酒食归田乐,韶部埙箎打稻声。
从此广文差饭足,素餐只愧老农耕。
初冬郊行
作者:宋代仇远
恨听颍水弟和坡兄小春佳气象难描画 乘小暖睛得清新后远离人间闲风尘独上荒凉的古道周围寂寞的小村生存人口寥落独自思索寒露舞斜阳热闹的都是什么时候眼前的所见惟有几声收割时的声音轻吁这一片的广阔也只是士人感觉自己可怜只会白吃饭
这是一首田园诗。仇远在描写初冬郊外景色时,采用了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将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村野田畴的清新淡雅、恬静闲适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句写诗人的弟弟和坡兄在冬初的小暖天气里,趁着天气晴好,相约出游。首句中的“喜闻”,包含着诗人的欣慰喜悦的感情,并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留恋表现了出来。紧接着一句“趁小春晴野外行”,点明了这次郊游的主题和地点。这两句诗,把诗人兄弟在初冬晴日里的一次郊游的情景和动机一一交代得十分清楚明白,可谓开门见山,以情入景。第二联“独树荒村生处僻,落霞孤鹜去边明。”一句写村落黄昏前的景致,另一句写对着开阔原野上显得十分明朗的天际,显示了开阔的胸襟;同时运用杜甫《秋兴》“歌川薄霞明异甸”一联诗句的艺术神韵,把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露无遗。仇远在描写景物时,不注重远近深浅的层次,不讲究动静的配合,而着意于色彩的统一,给人一种浑融无间的感觉。
第三联“豳风酒食归田乐,韶部埙箎打稻声。”十分巧妙地利用农事诗中的成语把诗人的想象天地推向了情态生动、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归田乐”和“打稻声”则把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田园生活的本身,然而还不能满足诗人的创作激情。于是诗人又把笔触转向了“豳风”,转向了“韶部”,把早先听到的一阵收割时的收束声——“酒食声”与晚间一片喧闹的蛙鸣——农人一家欢聚时传出的阵阵欢声笑语加以融合联想。于是乎一派乐土好景便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一笔写得比较虚,是由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联想,但这种联想又完全符合于当时的生活实际。仇远在这里似乎并没有费什么气力去追求景物的刻画,而是把笔锋直接指向了人物和人情,从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情真意切的艺术天地。
最后两句“从此广文差饭足,素餐只愧老农耕。”既是对这次郊游的结论,也是对仕途生活的总结。“广文”指官名,“差饭”指待遇。“素餐”则指无所作为或以不劳而获为耻。诗人把这次郊游所得的收获与仕途生活加以对比,认为这次郊游是诗人的一次发现。“从此差饭足”,只是惋惜而没有慨叹、留恋和沮丧,“素餐只愧老农耕”,显然把自己在士人间见到的不正之风进行了针砭同时也以此表达了他弃世自守的高风亮节;读到这种以风雅结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诗人的运思深妙了。
仇远这首诗,通过对一次郊游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艺术画面:清新的田园、淳朴的人情、恬淡的生活理想与高洁的情操融为一体,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并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而这幅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动的、活的、人的生活化的又是自己的理想化的更是美的理想化;正是由于这种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色,使这首诗获得了与古代名作比肩的艺术生命。同时由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又把诗人的名字与这一佳作永远留在了人间。当然这种审美效应的获得首先源于诗人在田园生活面前的一颗真诚的心。可以这么说没有这种与田园生活的和谐共振的感情以及这种主观的感情冲动、创作的激情则难以取得如此丰硕的审美效果;由此也可以悟出一点写好诗的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