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仇远
夜半雨忽止,老夫心顿觉。
最怜儿女弱,难受雪霜寒。
泽国无来棹,台城有去鞍。
西村归未卜,此日敢求安。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雨止
宋 仇远
夜半雨忽止,老夫心顿觉。 最怜儿女弱,难受雪霜寒。 泽国无来棹,台城有去鞍。 西村归未卜,此日敢求安。
仇远于宋亡前后,曾闲居浙西多年。此诗作于暂住台城时,借说儿女为雨雪寒威所苦,反映了亡国之痛,生民之哀,表现出遗民怀旧之所感。“夜半雨忽止,老夫心顿觉。”这两句点明题目中的“雨止”。时令已是初冬,狂风卷集,一夜瓢泼大雨至天晓始止,这样的雨后气候甚严寒。南宋遗民所处时代,正值寒冬,多一件衣似乎难以抵寒。这样的“心顿觉”是那么深、那么真切。“最怜儿女弱”时值盛文翔先生作此诗的时候(一说此诗为仇远避寇迁永嘉以后作),南宋王朝虽已灭亡多年,但遗民对它仍是恋恋不舍,生活在南宋故地且亲见宋亡前后江南人的遭遇,“儿女弱”无衣防寒、忍受不住寒气之象征。也是作者老病无依的写实。“难受雪霜寒”五字颇有情致,意在言外,深寓诗人的故国深情。“泽国”指江南。“台城”指金陵。仇远曾隐居金陵。“无来棹”谓没有入再来此访问了。“有去鞍”是说人们离去时鞍马纷忙的情景。“台城有去鞍”,说明人走车马多,则这地方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留恋的人事可感;从另一面说,这也可视作南宋遗民对故国河山的诀别了。这二句联系前后诗意看,有微讽意味。结联“西村归未卜,此日敢求安”是作者自况。西村是仇远在台城的住处。仇远出仕元朝后,一直隐居于浙西的西村。然而出仕以后,他内心也是矛盾的。既想隐居超脱又不能忘怀家国故。表达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余悲壮之情!最后“敢求安”,直接说出这时还身处局中的不安情绪,“不敢直”,在这种局面终将终了的提前储备自己仍将被冲昏肆虐、勾戮国仇耻节权的文网所不容而终被逐出境外的准备中。
仇远诗多佳句,此诗“难受雪霜寒”一句颇有杜甫风骨。仇远与陆游、刘克庄等人都有交谊,诗学贾岛、林逋等,其诗多写闲适之情,间有忧伤怀抱,缅怀时事之作佳篇。(笺注:孙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