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己丑元宵》宋连文凤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连文凤

《己丑元宵》原文

不因灯火有元宵,强把时光慰寂寥。

十四年来无此兴,三更踏月过河桥。

现代文赏析、翻译

没问题,这是我根据宋代诗人连文凤《己丑元宵》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己丑元宵

宋·连文凤

不因灯火有元宵,强把时光慰寂寥。 十四年来无此兴,三更踏月过河桥。

连文凤是南宋末年的文人,他这首诗作于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作者在杭州城观元宵灯景之时。诗人并不因为今年没有元宵灯景而遗憾,反而因此寄托,借以排遣,思想变得积极、昂扬起来。说是“强把时光”,实为有心找个借口放纵自己一下。这次他兴之所发,欲在元宵之夜出游河桥踏月。这是不同于往年元宵节的主要之处,从“十四年来无此兴”一句也可以看出这次意兴之浓,给人的感受也是真切的。宋代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手工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反映在元宵张灯、游乐方面也有规模大、品类多、布置巧的特色。每年上元节来临之际,都要依照节令的更迭布置各式彩灯,这是从唐朝传下来的旧制。

这首诗朴素、清新,全诗都是用直抒胸臆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景情。诗人由赏灯写到月夜出游,处处体物达观,心领神会。“慰寂寥”,“强游乐”,“无此兴”,“踏月”者所见之景 ,所感之怀 。生活境界和谐安雅情趣,向往高尚 、空灵,思念不在儿人或收音中断绝良久而又与河月联系起来的世俗兴致自然而然流露无遗无压印整齐句 对 、斧凿痕迹;使整首诗从心灵深处冉冉升起 ,显得十分自然流畅 。宋代士大夫在元宵佳节聚首郊野、赏灯观月的生活情趣。宋代诗人苏轼曾经以“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诗句来描写元宵佳节的美好景象;宋代元宵节灯品之精巧 ,诗人们诗兴之浓烈都与苏轼“去年今日卧燕台。花影零乱摇窗开。急管清弄吉语调,春宵苦短初阳来。”的诗句一样是极富诗意的了。

现代译文:

不是为了赏灯才盼着元宵节的到来,

只是想找个理由宽慰自己,排解心中寂寥罢了。

十三年没有这样的兴致了,

今夜三更人静后我踏着月色过河桥去赏灯。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