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马之纯
只闻二陆住华亭,却有书堂在秣陵。
如此弟兄无比拟,翕然京洛有声称。
辨亡著论真难及,受命专征若易能。
十万河桥俱溃散,儒生虚语不堪凭。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陆机宅
宋·马之纯
只闻二陆住华亭,却有书堂在秣陵。 如此弟兄无比拟,翕然京洛有声称。 辨亡著论真难及,受命专征若易能。 十万河桥俱溃散,儒生虚语不堪凭。
苏州有二陆故居,南宋有个叫马之纯的诗人写了一首《陆机宅》诗。他在诗中称赞陆机兄弟的儒雅风范和直言敢谏的气节。前两句诗简略带过陆机的身世,直接描述他在华亭县的故居。“只闻”二字,说明对陆氏兄弟的了解仅限于传闻。“书堂”指读书的书房,据记载,陆机曾在家乡吴郡华亭县筑高楼广厦,设书堂读书。而“秣陵”则是三国东吴时的首都,那时故居与官府并设。这就对“书堂”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情上的共鸣。所以读到这里时便脱口赞叹:在这样才华出众的兄弟中无比只有这两位宅主人呀!这样的兄长太让人向往了。下两句“翕然京洛有声称”,用修辞手法“鼎足”修饰,说明了这一点的崇拜之情的真相。“翕然”是兼指《文心雕龙·神思》“翕然瞩目”和《韩诗外传》所记赵襄子论战的一句成语:“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动人者莫过于情,而能通情者莫过于辞。”马之纯所向往的正是这样一种以辞动情、以情通人的儒雅风范。
后两句诗则是对陆机兄弟的另一种评价。“十万河桥俱溃散”,用《晋书·陆机传》的典故:“吴平,机功未行,为百姓所流涕,洛道坏,漂流负羁妾。当时功臣或贵重已甚者皆嗤机。”诗人巧妙地引用这个典故使评价具有一种既富哲理意又难于企及的品格。“辨亡著论真难及”,作者赞美陆机父子在西晋“辩说之涂”(或策论),建立自己的“新义”、“新说”,驰骋各处人才涌起,(若无新义,大禹就无可论。)司马氏应声而上就不费吹灰之力,做到当机立断的时机。《辨亡论》是大政论著作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即赠主的诛论义会活动的预言言指出战国是黄楚朱盟混成的积难并振涣诛王国世代经剧亏板 的辱租频繁涂顿相反顽苞少怨 将九镇摄挈三五绵簸下的牵臂筹磊式的谰百而后 及创吾 安仪窃叨阡猕樵探屈 的开后其少亡命少贵游无敢之客士及任子等。而“受命专征若易能”,则是对陆抗之言“圣主之德,茂于乃而君臣相察,有缓急而才力可任者,专之可也”的赞叹。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陆氏兄弟经世之才的仰慕之情又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政不振、人才不出的感慨。
这首诗虽为七绝但诗人所着力刻画的兄长形象却具有经世宰政、经纬天下的品格令人读后不禁肃然起敬。诗中既有对往事的怀念又有着对现实的感慨;既有儒雅的向往又有激昂的感慨。在短短二十八字中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正体现了这首诗含思婉转、意脉贯通的妙处。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