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田父吟五首其一》宋叶茵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叶茵

《田父吟五首其一》原文

去年积潦苦无收,今岁逢人说有秋。

未拟香秔供一饱,穇穇新藁盖檐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宋代诗人叶茵的《田父吟五首其一》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下面是这首诗的现代文译文及赏析:

田父吟五首其一

叶茵

连岁饥荒苦,今年累遇丰。 未应香秔供一饱,犹胜樠木蔽檐峰。 闻道庀肆翁,思量活国工。 典钗当被计,且可延年翁。

译文:

连年的饥荒真是苦不堪言,今年居然遇到丰收。 香粳和稻米或许能吃得饱,胜过无树可遮的屋檐下。 听说当地的贤明官员正在安排工作,搜求荒田使农田的利用合理,用来帮助种田的人延年益寿,重开生存希望。他们不得不把钗、被之类的物件当掉换粮。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来解析的话,“连岁饥荒苦”,是对过去一年的困苦生活进行的概括,其中的“饥荒”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粮食缺乏。“今年累遇丰”,是指今年的情况大有改观,竟然一连遇到了几次丰收。这让我想到了诗人说的一句老话“苦尽甘来”,用在此处也很恰当。由于遇到了丰收,诗人在吃的问题上自然有所改善了,所以接下来说“未应香秔供一饱”,虽然还是吃的是粳米和香粳,但是能吃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穇穇新藁盖檐头”,虽然简陋一点,但是至少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在字面意思上理解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闻道庀肆翁,思量活国工。”这里的“庀肆翁”指的是主管市场的人。“活国工”则是指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人。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现象的不满,因为负责市场的人不负责收购粮食,致使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而没有办法的人只能将仅有的东西拿去当铺换粮食吃。这其中的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

最后两句“典钗当被计,且可延年翁。”则表明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无奈和乐观态度。典当东西换粮食吃已经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了,说明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只要能够坚持一天是一天,还是能够活下去的,因为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有了努力的动力。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人们还是需要活下去的,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再难也要坚持下来。这种精神是很值得人敬佩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中“农事艰辛”四个字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年年”“今岁”对照着看更能表现这一点,“去年”“今岁”既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与作物的生长变化相对应,“香粳秔肥”(宋马之纯《玉泉子》语)的变化正体现出“农事”的变化;“去年”“今年”亦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对照,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用字也很讲究,“苦”“逢”“香秔”“檐头”“典钗”“当被”“延年”等词都表达出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艰难以及对自己不能为农民分忧的无奈之情。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到你!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