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奉寄好义 其四》明方孝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方孝孺

《次韵奉寄好义 其四》原文

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

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

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

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方孝孺写给友人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敬仰。

首联“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诗人表达了自己并非真正的隐居,而是在深居简出中学习避世的态度。这里的“混俗”指的是融入世俗社会,而并非真正的脱离尘世。“深居学避嚣”则表达了诗人通过深居简出的方式,避开世俗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颔联“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描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看云山映衬着竹林的美景,坐于石头上可以听到溪水涨潮的声音。这里的景象充满宁静与闲适,似乎已经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宛如世外桃源。

颈联“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诗人强调“道胜”才是真正的富裕。“道胜”意味着内心的满足和超脱,超越物质的追求,达到精神的升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尾联“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诗人通过对经书的研读,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诗人的个人学习过程,也是对千古传承的一种反思和追忆。“似闻韶”则是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沉浸在这种对经典的研读之中,似乎能听到远古的美声。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表达思念和敬仰之情为主,通过描绘居住环境和反思精神追求,展示了诗人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现代文译文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并非真正的隐居,而是在学习避世的态度,通过深居简出的方式避开世俗的喧嚣。居住环境优美宁静,云山映衬着竹林,溪水涨潮的声音让人感到舒适。他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认为道胜才是真正的富裕。通过对经书的研读,他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仿佛能听到远古的美声。整体而言,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