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登甘露台》唐刘言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原文

偶至无尘空翠间,雨花甘露境闲闲。

身心未寂终为累,非想天中独退还。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创赏析:

《登甘露台》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一首描绘登台远眺、感受佛法的诗篇。这首诗中,诗人以淡然的态度,审视着雨花甘露的境地,审视着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首句“偶至无尘空翠间”,描绘了诗人偶然来到这个远离尘世、充满翠绿雨花的清净之地。这里的“无尘”和“空翠”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净美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净与空灵。

“雨花甘露境闲闲”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氛围,甘露和雨花象征着佛法的恩赐,而“境闲闲”则传达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这里的“闲”不仅指环境的闲适,也指诗人内心的闲适,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身心未寂终为累”是诗中的一句转折,诗人坦诚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困扰和牵挂,即使身处这样的清净之地,也未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寂静。这也表现了诗人的诚恳和谦卑,以及他对于自身解脱的渴望。

“非想天中独退还”则是诗人对于自我修行的信心和期望。他在经历了内心的困扰和挣扎后,明白自己还需要进一步修行,最终超越非想天这样的幻境,达到真正的解脱。这不仅是诗人的自我期许,也是他对于众生解脱的期待。

现代文译文:

在无尘的空中翠绿的包围之中,我偶然来到了这个雨花甘露的境地。这里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而闲适。虽然我的身心尚未达到寂静的境界,仍被种种牵挂所困扰,但我坚信,在非想天的幻境中,我会独自退出,继续我的修行。

在这清净之地,我感受到了佛法的恩赐和内心的宁静。然而,我也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超越内心的困扰和牵挂,才能真正达到解脱。我会坚定信念,继续前行,直到抵达心灵的彼岸。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