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文璞
玉函捧上五云堆,着意通幽此一回。
三十年来增怅望,更无人上望仙台。
玉函珍重捧云堆,欲向幽栖一径开。
怅望此身长作客,更无人上望仙台。
这是诗人在京城的寄赠之作,所以称“山中道友”。友人是在“五云堆”的山中过着“幽栖”生活的。那情景,那情致,的确令人神往。首句“玉函捧上”作意新奇。作者在下面作一小结:“欲向幽栖一径开。”点明题意,叙述友人居处及彼此情谊,但只此两句便戛然而止,这“一径开”未详含意。以下便是忆念山中的归去来。
忆山中小屋怎样地植上青松修竹,砌上花砖苔砌,门前溪流小桥,屋内琴书诗画,还有那绿满窗前的柳枝,满架的藤萝等等。当然更想望的是能有几位志同道合的隐逸之士,谈玄论道,抚琴酌酒,开怀畅谈。“三十年来增怅望”,这“怅望”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渴望归隐;“更无人上望仙台”,如今回首前尘,友人早已作云间之仙去,“怅望”是以此自怜。“望仙台”是传说中的仙人台,据方术之说,登此台可得道成仙。仙居幽而志在幽,然而终难遂愿,不禁喟然而叹!古人说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哲理性的词句似乎可以阐发此诗绵绵情思,也就是说世上没有常新的事物。或许有意脱离尘世之扰的人尚不可求吧?自愧幽怀而叹息者可知何为!昔日的竹林之游、桃源之行、沧浪之醉已成往事,这正是人生之可悲可叹者!
此诗首尾两处都提到“望仙台”,也耐人寻味。“望仙台”可登上去成仙得道,也可喻指对往事、对友人的缅怀之情。至于“怅望”是写景还是抒情?是怀友还是自伤?那就得看对诗的理解了。现代文译文如下:
我捧着玉函来到五云堆, 特意来到幽静的山里一趟。 三十年来我怅然地望乡, 如今更没有人登上望仙台。
我想着山中小屋的一切: 修竹青松,花草砖砌,溪桥柳树,藤萝满架。 当然也想有知心人相伴, 高谈阔论,抚琴饮酒,吟诗作赋。
可叹啊!三十年光阴已过, 如今更没有人登上望仙台。 友人啊!你早已化作一片云彩飘向天际, 我只能惆怅地望着你的居处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