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简正字南仲》宋周文璞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周文璞

《简正字南仲》原文

白发梁鸿随暮猿,不辞引领望兄门。

久无清梦相追逐,今喜遗经为讨论。

数叶赤枫鸣客路,一畦黄薤忆家园。

著书不就身何用,每见飞尘恨满轩。

现代文赏析、翻译

简正字南仲

周文璞

白发梁鸿随暮猿,不辞引领望兄门。

久无清梦相追逐,今喜遗经为讨论。

数叶赤枫鸣客路,一畦黄薤忆家园。

著书不就身何用,独倚阑干恨满轩。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简南仲的。诗中洋溢着深厚的友情。首联用典,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颔联写久盼信件,喜获遗经。颈联写客中见景思乡,尾联写不遇遗恨。通篇明白如话,而又委曲尽情,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风。

在朦胧的夜色中,听着悲啼的暮猿,一位雪鬓长须的老者,在凄苦的等待中,期盼着友人的归来。颔联“久无清梦相追逐,今喜遗经为讨论。”写出了作者盼友人久盼而来的激动心情。诗人多年以来一直魂牵梦绕,寻找着知心人;如今遗经致友,抚今思昔,无限兴奋。“遗经”,前接“讨论”字,既可见两人早年友谊之深厚,又可以想见诗人的倾盖如故而咨问学焉。简南仲带来的遗经是对古代散文和经书,双方又从中温习讨论、欣赏了往日老朋友的高雅性情及处世准则;想起了一些青春往事!于是——颔融“清梦”、“遗经”于一炉,巧妙熨贴的表现了朋友十年阔别重逢的无限欢喜之情,却是最浅显的寻常口语。所以说此诗从高韵转身回来走向通俗之极的成功转换于化境,“熔古今诗语于一炉”,让方家不亦乐乎的津津乐道而未休矣!

尾联抒发感慨:“著书不就身何用?”南仲此次前来就是著作还乡。“著书不就”可以想象此时此刻诗人的“愁眉须当笑口开”(自题画)的笑口里掩藏着多少悲辛与无奈!而简南仲一直未得功名又遭时难之时在异地他乡重逢又怎不感慨万分!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却被后句“每见飞尘恨满轩”表现得淋漓尽致。“飞尘”可以代指生活中的烦恼、愁苦之类的东西;此句由《高唐赋》中的“云兴无端”巧妙地转化而成。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把“飞尘”写得有情有感——恨它做什么?原来它来了!来了又怎么样?它就会使你心灵的空间变得拥挤不堪、狭窄难容了!这样把物象拟人化使抽象的恨变为具体可见的东西,这是化虚为实的妙着。所以“恨”可观可感而又不可言说!它比单纯的以物喻情似乎要委婉曲折些。通篇至此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遇见了知音的欣喜和人生的感慨之情。读到这里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技巧之妙!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夫子”是古人崇敬和爱慕的对象,“白发梁鸿随暮猿”作者在这里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不辞引领望兄门”则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数叶赤枫鸣客路”是客中所见之景,其中包含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一畦黄卷忆家园”则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回忆和向往;“著书不就身何用”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愤慨和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所以说此诗体现了作者的友情、世态、人生之感慨于其中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这也正是此诗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在选词用语上颇见匠心;尤其是景物描写更为出色,故古人称赞绝句是小诗而后出的佳制尤多如清人王士稹评此诗云:“风神俊朗妙手无多。”(《师友诗传录》)可谓知言!

现代文译文:

满头白发的梁鸿随着暮猿漂泊,

我不辞辛劳,翘首期盼简兄的门庭。

长久以来,我们相聚梦境无影无踪,

今日得见,欣喜地讨论遗留的文化经文。

红叶飘零的小路上数片赤枫作响,

黄藠熟了的一片菜畦让我忆起了田园耕耘。

著作不成一身有何用处?每每见到飞尘仆仆的世事便满怀怨愤。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