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方干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
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
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称心寺中岛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
猿树雪中折,鹤泉花里鲜。
欲住此山久,年年复此年。
译文:
称心寺内中岛,林木葱郁幽深,仿佛与天上的星汉相接。中州绝无如此胜景之地,这里是仙界别无他天。在繁茂的古树丛中,栖息的猿猴被冻得在枝头苦折;鹤群在泉中沐浴,饮足了花间香泉双双起飞。我想要住在这里长久居住,年年岁岁含饴弄孙(此诗大意我这样理解,但从意境来看不一定正确)。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的首联“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直接描写中岛的幽深景象。岛上的林木丛深,幽深莫测,似乎与天上的银河相连接。“深不极”体现林木之深,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岛景色的赞赏。有这样的胜景在这里游玩似乎将天上仙境都给忘记了的痴狂爱悦的心情。“似将星汉连”既形容上岛景色的神秘、幽静又显示出岛上星汉灿烂的天象奇妙、壮丽 。那林木深浓似乎淡化 了整个空间岛屿形成了一 片神秘的氛围给诗人带来扑朔迷离的美妙感受 。这一起笔便为全诗定下了诗情画意的基调 。“中州唯此地 ,上界别无天。”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中州隐静美胜景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进入超然忘我境界的欣喜心情 。在诗人眼里世上好像没有所谓天上人间 ,而称心寺中岛则是位于天上一般 。这里诗人还欲说还休 ,隐约暗示了一个玄妙的境界 。“雪折停猿树 ,花藏浴鹤泉。”这两句承上进一步描写中岛的幽深奇胜 。猿猴在树上被雪花般的雪覆盖着 ,树木环抱 ,猿树披银装 像玉树琼花般的娇艳 美丽。从栖息在树上的猿猴因为厚雪压得过重而停栖这妙处非亲自来到不能体会。岛上之景给人们带来了远离尘世,喧嚣繁琐的美妙感觉 ,显得非常的纯洁虚静,清新幽静 ,物我之间其融一 。“鹤群欢舞 ,飞落泉中沐浴 、嬉戏。”在绿树掩映下的一泓清泉正喷薄而出,气蒸水溢 ,滋生出活泼泼的生机 。在沐浴之后 ,洁身净毛 ,振翅双飞在花间低回流连这充满动感的大自然一派宁静和谐之气 。在古刹寺院内 ,有这样的幽静美境确实难得而可贵 。结句“师为终老意 ,日日复年年。”表现了诗人的愿意和感慨 。佛家说“青青翠竹 ,皆是般若 ”就是说佛性非别 ,即在平常事物之中 。这里说住在这称心寺中岛能得道成仙 、长寿健康 ,诗人日日来游玩 ,心情愉悦,流连这美好的仙境 ,自然而生久住之意 。此诗通过新奇的想象和联想赋予中岛以星汉之神秘色彩,创造出一种虚幻神秘而又优美和谐的艺术境界 ,充分体现了禅的意蕴韵味。唐代诗人在山林诗中取得艺术上最成功的作品屡见不鲜其共同特点是深入地领悟和 表现出自然的精髓与佛禅的奥妙与本色语言达到天然流动会通神韵的最佳状态 ,而这也可以视为中国山水诗形成的一大要素。
此诗题为“称心寺中岛”但并非仅仅写称心寺中岛而是写整个称心寺所处环境的幽静美胜。称心寺是佛教胜地而佛教认为佛法无处不在无处不是净土只要人心中有佛心中有善念处处都是佛国胜境 。这首诗把自然景色描写得很是美妙把禅的意蕴韵味写得也很是美妙很是耐人寻味 。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色既是现实山林的自然景色又是佛教禅境中的景色。这表明佛教禅境与诗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相通的相容的 。在佛教看来人与佛性只有一步之遥是人人心中本自具有的 而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自然本色之美与人生本色之美通融无碍 的美妙境界 。在这首诗里人们能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获得一种高妙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 。在这里能体会到人在现实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