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山井》唐方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方干

《山井》原文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方干《山井》的赏析,希望您满意:

山井

唐 方干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 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这是一首描绘山间井水,赞美山民智慧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井水的清澈、晶莹,赞颂了山民的勤劳与智慧。

首联“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中,“滟滟”形容水光闪动,“湿光”则描绘出水光的润泽,“凌”字则展现了水光的清凌,如同凌空一般。“竹树”则描绘了井边环境的幽静,“寥寥”则描绘了井内清气袭人。这一联描绘了井水的清澈和周围环境的幽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不知测穴通潮信,却讶轻涟动镜心”,诗人用“测穴通潮”比喻井水的清澈,形象生动。“动镜心”则以喻井水之明净如镜。这一联赞美了山民的勤劳和智慧。

颈联“夜久即疑星影过,早来犹见石痕深”,诗人用“星影过”来形容井水的清澈,能够看到星星在水面的倒影。石痕深则是形容井水的洁净程度之高,即使过了许久仍能看到原来的石痕。这两句描述了山井水面的宽阔与深远。

尾联“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以反问的句式表现了深深的无奈。山泉需要辘轳(古时井上汲水的工具)才能够打出地面、却无需其功用,明喻了山民纯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虽然有抱瓮遗名之叹,却仍然选择在此生活至今。这是对山民纯朴生活的赞美与赞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述山井的清澈、晶莹,赞美了山民的勤劳与智慧。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山井的美丽与山民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淳朴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