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方干
幸见仙才领郡初,郡城孤峭似仙居。
杉萝色里游亭榭,瀑布声中阅簿书。
德重自将天子合,情高元与世人疏。
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赠处州段郎中
幸见仙才领郡初,郡城孤峭似仙居。
杉萝色里游亭榭,瀑布声中阅簿书。
德重自将天子合,情高元与世人疏。
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方干这首诗是赠给段颖的。段颖,字仲谋,自号潜夫。他少年时就有文名,但后来做了武将,官至婺州刺史。他喜欢交友,喜欢吟诗作赋,所以他的武将在任上,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文人身份。这首诗就是他做着官,同时想着诗友,想到对方也在孤峭的仙居做着刺史而写的。全诗自然流畅,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既表现出对方的才能高妙,又寄托着作者的深深友情。
段颖以仙才领郡(作地方官),如逢春令,应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一州的景致了;况这一州的城郊所在都是美景——”幸见仙才领郡初“既饱含赞颂的感情色彩,又有深厚的神韵趣味;自然及社会在这里形成一个个非常有审美价值的人生意蕴。“孤峭似仙居”,也就印着创作者的笔了,还有什么自然精怪化生而成的园林景致更符“孤峭”神味呢?如今这个“仙居”已是对方的郡治,当此时此刻一地(从仙到人,似在瞬息),那些异样色彩的山山水水便会带回在州治一带产生过的古雅闲情的余音而凝铸成迷人的美丽传说了。“杉萝色里游亭榭”,“色”之带状裹住高“亭榭”,是将属景无物衬其闲者小矣。似在那一望皆是盛衰顿现之状里的坡岸;在这里千万垛亭台却又再移成次第洒绿的色彩坡坡墢墰:和四面真大的水瀑成了让人真切感到闻其声时的刹那感怀情境的享受,恐怕人间又能几时得遇!但是今天偏偏就遇到了,“瀑声中阅簿书”,刚性极佳:功业靠武(功勋簿)、治理得凭文(吏事文)这里的逻辑天衣无缝,决不是别处的严整森峻文治无法捉摸又功成浮荡——了无事实对应或者造就一群两肩担道的样子的而是落地干事的鲜活聪慧作风成效的自写自赏——“获若虚明比道德。”末尾景由游转即地点来独立观点的对目的说的同时对照景色直言的诗句的句式也使上述文字富于神韵意味。“德重自将天子合”,是对对方最概括也最形象化的赞美了。这里既有对方多年在朝中做官的背景情况,也有他作为武将却能做到文武双全、政绩卓著的赞颂之情;当然也还包含着对方如能在处州牧民期间能够有新的作为和业绩的祝愿之情。“情高元与世人疏”,表面看去好像是赞美对方的高风亮节之情深人浅出,实则正是对方君子的“政德”和对方郡守之位而深含对自己君子的挚情挚意也。真是悠悠其笔墨,真是至性至情之语也!这两句既然熔铸到一起,也就是以自己和对方来写的赞颂对方的一曲武官的高风和政绩歌了。“寒潭是处清连底”,当然不仅是写处州境内有名的一处清澈连底的深潭了。“宾席何心望食鱼”,是写对方为政清廉、生活简朴、不图享受的作风和品格了。这样的好官、这样的君子做客宾席上,谁不希望有这样的好客主人呢?这也就是写自己一方对对方的由衷的赞颂、尊敬、信任和深情厚谊了。整首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那个“赠”字展开层层意境而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无论写景、写人都是一联一意而又浑然一体。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啊!
今译:有幸见到你这样的才子做地方官初创郡城如仙境孤峭似仙居。杉萝色中游赏亭台楼阁榭影入瀑布声中阅览簿书如听瀑鸣耳畔。你的威望之重皇上与你相合你的性情之高似乎与世人疏远。潭水寒冽清澈见底如此多处座座宾客何须渴望食鱼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