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洪皓
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
郑忽身为周室质,贾生议屈汉庭臣。
行攀郄桂荣三斧,暂著莱衣省二亲。
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
九龄才子已惊世,他日封侯亦有人。 郑袖身为楚王质,贾谊书成汉帝臣。 行攀郄诜三斧桂,暂脱儒衣省二亲。 莫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滨。
作者好友刘善长在丽州做幕宾回北方去奉养老母亲,作者写诗予以送行。
前二首说洪皓和刘善长的家庭教育是和好的教化相对应的: 洪皓儿子“九龄才子已惊世,”功名迟早是可以一帆风顺。不必惊异洪皓自己著《光宣》要荣宗耀祖,只是他父亲分茅授土,抚字小民,也是善政之一端。刘善长的父亲刘砺之教诲儿子为人质朴忠厚,不失为善。郑袖是楚王熊心的妻子,却为楚王所惑,做了细腰美人的代名词;贾谊是汉文帝时的名臣,但因党楚嗣位而贬长沙。作者借此讽喻世风不古,奸佞得势,倒也见出作者用心之良苦。这两句全是对刘善长的期望,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对友人的希望:应该急流勇退,暂时离开刀光剑影的官场,回到家庭,回到二亲身边去奉养老人。最后两句写作者对刘善长的关怀和慰勉:不必为不能登上高高的桂树而惋惜,你的母亲就住在江滨;我也是一样的意思。所以诗的结穴甚好,抚慰中有鼓励、鞭策、激励之意,寓意十分深婉。
刘善长字巨夫,是龙泉人。南宋建炎初年以明经试高等补太社令之职,后弃官隐居太湖东山,又在平江府教授席上取得丽州教授之职。孝宗年间因才干卓异升任秘阁修撰。这首诗大概是他回北方去奉养老母亲所作的。洪皓与刘善长都是孝宗时的名臣,一个是以文章鸣于时的人,一个是以才干显于时的人。作者和他们都有深厚的友情,因此他的诗才写得如此亲切、真挚而感人。
下面是我对该诗的现代文译文:
九龄少年聪颖过人令人惊奇, 他父亲授土分茅却善于治理民众。 郑忽身为周王朝质子却忠心不二, 贾谊上书汉帝直言无隐却是忠臣。 你将要攀登郄诜所言“三斧桂树”, 暂时脱下儒衣回家看望双亲。 不要惊讶班荆坐席唱着陟屺之歌, 我有小母亲亲仍在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