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七夕》宋武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武衍

《七夕》原文

金鍼插竝玉搔头,月落河倾尚倚楼。

细认双星还自感,别离同是一般愁。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七夕

宋 武衍

金鍼插竝玉搔头,月落河倾尚倚楼。 细认双星浑不睡,却怜乞巧夜如钩。

七夕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更是蕴藏着人类对爱情的美好希冀与祝愿。金针玉指并提,典出《西京杂记》,这是武衍加的一种文化色彩,同时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想象,其实此诗主旨在于写离愁别绪,并无涉及其它。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此日亦是男女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会的日子。对于有情人来说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但对于离人来说却是一般满腹的愁恨了。月已落了,暗寓流年似水,光阴催老之感;见河斜而聚散匆匆,黯然神伤;而“倚楼”者何?离人自也。此三句纯用白描手法,却写出了离人七夕的特殊感受。“双星”即牛郎、织女星。诗人在这里“细认双星”,分明是说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但他们的爱情却永恒不变。然而人却要面对生离死别。“却怜乞巧夜如钩”一句,如一缕袅袅的余香,如一首柔情的歌,低回掩映、低回不尽。诗人怜悯乞巧的少女们,然而面对离愁别恨,又何以堪?所以诗人在结尾处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与叹息。这便使这首诗更具有“不必露者为之一掩,味久乃出”的艺术魅力了。

全诗笔调妙趣横生,内涵深沉而意韵深长,其古韵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没有诗人的博古通今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味,是不会有此“金针度尽不言说”的艺术境界的。至于将七夕作为向天宫王乞求智巧之时日的民俗事象人咏其事的作品数量不少,别具韵致的却是少见,而武衍此律无疑属于佳作之一了。

这是我根据您提供的资料进行的原创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译文:

女子将缝好的金针插在玉簪上,七夕已至仍靠着楼阁窗边凝望。望着牛郎织女相会与分离的情景,她心中只有一般无二的忧愁。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