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德裕
谷中春日暖,渐忆掇茶英。
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
现代文译文:
在山谷中,春天的暖阳普照,我渐渐开始想起摘取新茶的情景。新茶,那是春天的恩赐,是自然的馈赠。我想赶在清明节前就采摘好,好能销解那些醉酒后留下的烦闷。
新茶在鼎中翻腾,轻烟缭绕,那是春天的气息,清冽而又馨香。一瓯清茶下肚,带着微微的兰香,消散了困倦和疲惫。此时我感到无事可做,只有摸着藤萝,循着小溪一路行去。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品茶为题材的诗。作者通过对品茶过程的精细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首句“谷中春日暖”便点明时间地点:谷中,春日暖。春天的山谷中,暖洋洋的阳光洒落,一片生机盎然。诗人此时的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来到这山谷之中?这些问题,诗中并未直接回答,却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渐忆掇茶英”则转入正题,描述诗人的行动:他开始回忆起刚才摘取新茶的情景。这里,“渐”字用得非常好,既显示出时间的过渡,也显示出诗人对这一行动的喜爱和珍视。那么,他为什么要去掇取茶英呢?是因为茶有清心明目、去热解渴的作用,还是因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这些问题,诗中并未直接回答,却为读者留下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品茶的热爱和专注。清明前的茶叶是最好的,因为此时的茶叶刚刚冒出新芽,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损伤。诗人想要在清明前把所有的茶叶都采摘完,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的茶叶才能销解那些醉酒后留下的烦闷。这里,“销”字用得非常妙,既表现了酒后的疲倦,也表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松花飘鼎泛”一句,描绘了品茶的场景:在煮茶的过程中,松花飘散开来,像是在鼎中翻腾,轻烟缭绕。这里的“鼎”指的是煮茶的器具,“松花”则是松树上的松脂和树脂,在这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自然、纯净和美好。“泛”字用得非常妙,既表现了松花的飘散状态,也表现了煮茶过程中的一种动态美。
“兰气入瓯轻”一句,描绘了品茶的味道:一瓯新茶端上来,带着微微的兰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瓯”指的是茶杯,“兰气”则代表着香气袭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入”字用得非常妙,既表现了兰香的轻盈飘逸,也表现了品茶过程中的一种享受和愉悦。
最后两句“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是诗人品茶后的感受:饮罢这一瓯新茶,此时感到无事可做,只有摸着藤萝,循着小溪一路行去。这里的“扪萝”指的是摸着藤萝前行,“溪上行”则表现出一种闲适和自在。这里的“饮罢闲无事”并非真的无事可做,而是诗人对品茶之后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品茶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它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而诗人此时摸着藤萝、循着小溪一路行去,更是一种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举动。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品茶这一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