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燕归梁·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这是一首抒写春愁的词篇。词中借暮春之景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上片写伤春之情。“芳草年年惹恨幽。”芳草惹起词人缕缕春恨,这一缕缕春恨,正是词人心中愁苦的缘由。“想前事悠悠。”悠悠往事,让人牵挂,词人在此处也暗含着对自己往事的一些回忆。“伤春伤别几时休”二句,是说这伤春、伤别的事情几时才到头。这几句表面上看,好像是词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实际上,其中蕴含着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因为此词通篇都以词人内心感受为中心,以景物烘托来突出这种感受。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的愁情。“春山总把”三句,是说春山总是把浓浓的翠眉恰到好处地深匀细抹,实际上,这仍然是借暮春之景来烘托词人的愁苦之感,只是这种愁苦无以言表,故每写愁情总要出之以景语。最后二句:“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斜日登楼,这更让词人愁上加愁,这种愁绪无可宣泄,又无人可诉,真可说是愁上加愁了。
这首词写春愁,既直接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心境,又把自己的孤寂感伤之情完全寓于景物之中。“无言语中最深切的情,往往是含蓄在景色最深处的情”,化无声为有声,“浓于酒、入骨髓”。如果熟悉柳永等人描写离愁之词就不难体会到本词描摹物象准确传神之处就在于写出了其季节性、感情性的内涵,这是作者体验并体察自然的结果。由此可知本词不但是“笔意清丽”、“体物色相甚工”,而且情感深挚浓烈。正如陈廷焯所说:“借景物以传题之神,其得妙于性情。”可以说在构思上既朴素又高妙,寓意深远有口难说,与黄升评石景山的“景特、意长、调好”(宋六十一家注解稼轩集卷二所记),亦相一致。不失为“情有可原”、“短章数句,韵足调好”的上乘之作。更足见作者的创作意图也绝非只是把诗情化作缠绵悱恻的情歌和低回往复的感伤曲于弹唱那么简单了。这样想来此词还给我们许多历史上的经验和启迪也是颇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