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秋夜月》现代钱钟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现代] 钱钟书

《中秋夜月》原文

赢得儿童尽笑欢,盈盈露洗挂云端。

一生几见当头满,四野哀嗷彻骨寒。

楼宇难归风孰借,山河普照影差完。

旧时碧海青天月,触绪新来未忍看。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中秋夜月

赢得儿童尽欢笑,满天露水洗净挂云端。 一生能有几回满月当头照,四野哀嚎声彻骨寒。 楼宇难归风借势,山河普照影残缺。 旧时碧海青天月,如今触景生情不忍看。

现代文译文:

中秋之夜,孩子们欢声笑语,满天露水洗净挂在云端。 一生能有几回满月照在头顶,四周哀嚎声回荡,令人感到彻骨的寒冷。 风借势吹拂楼宇,山河普照,但影子却残缺不全。 旧时的碧海青天明月,现在回忆起来,却也只敢低头不看。

赏析: 这首诗是钱钟书先生对中秋之夜的描绘和感慨。诗中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回忆。

“赢得儿童尽欢笑,满天露水洗净挂云端”,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月色,月光如洗,露水盈盈,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孩子们的欢笑也衬托出了月色的美好,让人们感到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希望。

“一生能有几回满月照在头顶,四周哀嚎声彻骨寒”,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人们往往在追求幸福和满足的时候,却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和幸福。而当满月照在头顶的时候,四周的哀嚎声却让人感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楼宇难归风孰借,山河普照影差完”,这里钱钟书先生借风借势的描绘,表达了对人定胜天的思考。尽管风借势吹拂楼宇,但是山河普照,影子却残缺不全。这暗示了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旧时碧海青天月,如今触景生情不忍看”,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回忆。旧时的碧海青天明月,现在回忆起来,却也只敢低头不看。这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在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焕发新的光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