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弼
万卉凋残十月终,幽花犹吐旧时丛。
聊携甫里黄金橘,自醉华亭白发翁。
公道乾坤均润泽,私门桃李不同风。
东篱人去无知己,矫首天涯数断鸿。
赏菊
明 张弼
万卉凋残十月终,幽花犹吐旧时丛。
聊携甫里黄金橘,自醉华亭白发翁。
公道世间唯此物,无私篱畔与群从。
东篱人去无知己,孤负韶华等春梦。
译文:
万种花卉到了十月凋零殆尽,只有这幽雅的花朵还吐蕊簇拥。姑且摘下甫里的黄金橘,欢饮华亭的白发翁。 世间公道,菊花是唯一滋润万物的花。篱笆旁无私的菊花开遍,给秋天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绚丽景色。而像东篱这样的名士人去此世再也没有知己了,空悲秋华岁月。然而仍寄托这美好情感和内心愿景漂泊天涯,寻找可以畅谈的朋友和知己。
赏析:
菊花以深秋耐寒不凋之质,为四时中唯一能合人欣赏眼目者,故有“万花凋残百草衰,唯有菊花独自开”的赞句。这首诗写赏菊情趣,用典贴切自然。从“聊携甫里黄金橘”句看,作者似亦善酿酒,并自得其乐。赏菊如此,人生亦当如此。首联、颔联、颈联三述三论,把赏菊和酒隐相结合。诗人于重阳前邀请宾客同赏名花佳酿,当时红日西斜,庭前菊花丛中黄雀翩翩起舞,赏菊人对之赞赏不已。在饮酒之顷,诗人用天道公道、贫寒者应受到关怀的道理来劝勉宾客;又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规劝自己;还以“东篱人去无知己”的慨叹和“孤负韶华等春梦”的感伤来表达自己和菊花的共同志趣和追求。最后两句是点题之笔,它把菊花拟人化,赋予它知己和朋友的意义。至此诗人的情感和志趣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清新流利,妙语天成,堪为咏菊诗中的佳品。
创作背景:
张弼为祝云材的诗友和酒友。云材文才奇俊,然而屡试不中。每次去海陵赴会试落第而归时,他都要骑一匹白马孤寂而行。“前会后落双失偶”,故张弼作此诗以宽解云材。此诗题作“十月廿五日赏菊”,时间是在深秋重阳节前夕赏菊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