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过芝陵山》明张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张弼

《过芝陵山》原文

芝陵迂路昼冥冥,一线重崖不可行。

保国岂真由地险,滇南栈道不时平。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始文本的诗意幽微、伤感而又痛苦。我想借古人之美作古人,以此来展示诗歌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尽量做到客观又不失生动。下面是我的解读:

在辽阔的芝陵山,蜿蜒的小径被浓密的云雾所遮蔽,白天显得阴森而神秘。陡峭的山崖高耸入云,只有一线天空可供行走。那峭壁犹如欲破的山岳,似乎行走在上面都会变得不可能。这是古人张弼笔下的景象,使人深感艰难险阻。

这首诗的主题涉及到地势险峻和国家安全。他提到了国家的稳固不仅仅是因为地理的险峻,而更多的是需要智谋和策略。同时也暗指了古代驿道的修建是一项艰难且重要的工程,它是沟通各地的桥梁,使各方可以更加顺畅的交流,加强各地的团结与协作。就像诗中描述的那样,“滇南栈道不时平”,古人借助山脉地形修筑栈道,象征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那么张弼写下这首诗时的情绪又是如何的呢?通过观察细节,“芝陵迂路昼冥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艰难险阻的深深忧虑。“一线重崖不可行”,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正面临着重重困难,他感到无助和迷茫。然而,“保国岂真由地险”,这又透露出他对国家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局势的深思熟虑。他并不完全相信地势的险峻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这也反映了他对战争和政治局势的深深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面临艰难险阻时的深沉情感和对国家安全的深深忧虑。他的情绪深沉而感人,这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他作为一位古代诗人的独特情感和视野。这是一种诗人的浪漫,也是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的体现。这无疑是一个深度理解和欣赏古诗的切入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