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张弼
老别无能对酒歌,相看脉脉思悬河。
李唐诗律非风雅,庄列文章是鬼魔。
医国须令元气壮,养民何用教条多。
旧游洙泗今重到,应有清风起后波。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送夏正夫赴山东布政
明 张弼
老别无能对酒歌,相看脉脉思悬河。 李唐诗律非风雅,庄列文章是鬼魔。 医国须令元气壮,养民何用教条多。 旧游洙泗今重到,应有清风起后波。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好友夏正夫而作,夏正夫将要去山东做布政司参议。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去的怅惘和对好友在山东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期盼;同时委婉而含蓄地批评了李唐朝廷诗坛风气的不正和儒术教化措施的欠妥。
首联写朋友相见,谈笑晏晏,既充满了欢乐和温馨的气氛,又交织着彼此惜别之情,两相渗透融合,构成了别离时的特有气氛。“老别无能对酒歌”,是写自己确实没有什么送别好友时酒席间的高论以对好友的豪情。“相看脉脉思悬河”,是说面对着好友,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处说起。这一方面是因为好朋友相见太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即将分手,双方都沉浸在难舍难分的离情别意之中。这一对上句的解释既是对“老别”的具体描绘,也是对“思悬河”的渲染。“悬河”,即“滔滔不绝”之意,形容夏正夫言谈的丰富多采,意气风发。这里既是对友人言谈的赞扬,也是对友人才能的肯定。
颔联两句是就唐诗风气和儒术教化方面进行评论。“李唐诗律非风雅”,是对唐诗的总的评价,认为唐诗的律诗讲求声律、对偶、平仄、押韵等严格形式规范,内容大多抒发个人闲适情怀,很少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和时代精神,风雅之气不盛。而庄子提倡的无为而治,让万物尽其自然,完全任其本能和自然天性的思想又使唐人崇尚虚无,文章写得玄虚而空洞。“非风雅”是就大节而言,实际上并非完全否定唐诗和唐代思想学说。
颈联两句是劝勉友人的。“医国须令元气壮”,是说治国就如医生治病,必须重在元气之恢复和培养,使之有旺盛的生气,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元气壮”实际上是指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增强国家实力。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振兴强大。“养民何用教条多”,是说为政之道要重视道德教育、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造就人才并使他们各尽其才。作者认为光靠严刑峻法并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而应该重视儒家的仁政和德治。
尾联“旧游洙泗今重到”是写作者回到孔孟的老家——洙泗故地(今山东曲阜一带)的感受和期望。“应有清风起后波”,是说那里的人们应该焕发出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干劲,让清风吹起泛起改革的波澜。“清风”是指人们务实、革旧、求新、富民的时代潮流。“起后波”一词暗合作者欲将山东搞得兴旺发达的心情。同时这句话也意味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振兴发达的时代主题。
此诗用语朴实而情意深厚,近中含远,迂回耐读。在对好友惜别中含着期待和对当时政治、文化、思想倾向的批评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志趣和追求目标。
现代译文:老朋友啊没有什么才能的我只能举杯痛饮歌唱,相互凝视着心中充满了对对方的思念。李唐的诗律已经偏离了风雅的本质,庄子文章却如鬼魅般让人迷惑。想要医治国家必须让国家元气充沛壮大,想要治理百姓为何只依赖繁琐的规定条文呢?我又重新回到了孔子、孟子曾经游历过的地方,期待着有清风吹起引导社会变革的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