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郭文通画》明张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张弼

《郭文通画》原文

水气漫漫浸碧山,奇峰佳木有无间。

小窗独坐穷周易,不见春风不出关。

现代文赏析、翻译

明代诗人张弼《郭文通画》鉴赏

绿意融融的江水慢慢浸润着山间,怪石奇峰和美木花草无穷无尽。坐在小窗边静思人生真谛,心中疑问却在不知不觉间荡然无存。好一幅《郭文通画》,好一个风水相生的大千世界,正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身临其境,游历其间,才是真真正正地找到了生命和自然的融合,畅游在生与死、昼与夜的相生相伴之中。

前两句是描绘郭文通画的意境。“水气漫漫浸碧山,奇峰佳木有无穷。”江水一片碧绿,随着江水远处的山峰渐渐被浸湿,淡淡的云雾笼罩着半边青山,在雾气弥漫之中更显得神秘而迷人。山石、奇峰、佳木、花草在画家的笔下如流水般流出,画面上的山水有动有静,生机勃勃。诗人独坐小窗,身临其境,深深地被画中的山水吸引住了,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小窗独坐穷周易,不见春风不出关。”周易是群经之首,包罗万象,为后世提供认识天地万物的理论框架。诗人静坐小窗下,对着画中的山水反复揣摩、品味,使自己的人生观、宇宙观不断地得到升华。此时此刻,他已融人自然之中,仿佛春风已不是关山重阻隔的出关春风了。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而这也正是对人生观、宇宙观的深入探索和追求。

“不见春风不出关”,除了以形象的语言表现诗人的深思之外,还有更深的含义。诗人在这里以“不见春风不出关”来表现一种知难而进、不畏艰险的精神。“春风”是比喻新事物或新生力量的象征。一切新生事物都是曲折地向前发展的,谁也不能预料它什么时候出来、走到什么程度、效果怎样。“春风”既温暖可人又温暖潜藏着的“狂风”,这个矛盾可以通过点、线、形表现出动势。不是鲜明的红色线最易勾起心理上激烈的感变么?这时正值文艺复兴,这一生机预示着艺术地、文学地描绘大自然的诗即将产生。“不到长城非好汉”亦是同样象征了要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勇敢的革命精神。

总的来说,《郭文通画》这首诗把对人生、对宇宙的探索同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融哲理、抽象、概括于一炉,将人与自然统一得恰到好处。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诗意;既有抽象概括的哲理思考,又有形象的描绘;既能使人玩味无穷,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作者看来:一幅画所蕴含的生命和自然可以沟通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它也是一种生命的表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正是由于这种艺术观的体现,《郭文通画》才成为一幅千古流传的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