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马兰》唐卢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卢仝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马兰》原文

嵩山未必怜兰兰,兰兰已受郎君恩。

不须刷帚跳踪走,只拟兰浪出其门。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文: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马兰

译文:

在这萧宅里,几位友人赠予我一系列诗歌,表达彼此深深的情谊。其中一首题为《客请马兰》,让我不禁感叹唐朝诗人卢仝的才情横溢。

客请马兰,寓意着马兰花的美,象征着生活的美好。诗人卢仝用独特的视角,描绘出嵩山对马兰的怜爱之情,却远不及马兰所受的郎君之恩。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将原本的主次关系颠倒,更显出马兰所受的恩泽之深。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马兰无需借助刷子与簸箕,也不需要跳跃踪迹,只需像马兰花一样自由自在地走出郎君的门户,就足以表达出对郎君的感激之情。这一描绘充满了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想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兰花一般娇嫩而又热烈。

整体来看,《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马兰》一首诗洋溢着友情、感恩、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之感。这首诗既有对郎君的深情谢意,又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生活中自然万物的美丽和生生不息,引人深思,同时也表现出唐代诗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

原创赏析:

在宁静的萧宅里,住着一群爱花、惜花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深深感染着我。在这其中,《客请马兰》尤为独特,诗人卢仝以花喻人,借马兰花的美喻示友情的美好。

马兰在诗中并非只是普通的植物,它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也象征着友情的深厚。诗人通过嵩山对马兰的“怜爱”与马兰受郎君“恩泽”的对比,凸显出郎君对马兰的无私之恩。这恩泽之大,甚至无需马兰做出任何回报,只需像兰花一样自由自在地走出门户,就足以表达感激之情。

诗人卢仝以生动的笔触,将马兰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笔下的马兰无需刷子、簸箕,无需跳跃踪迹,只需像兰花一样自由自在地走出门户,这不仅是对郎君的深情谢意,更是对友情的赞美和歌颂。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唐代诗人卢仝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去珍惜和回报身边的友情。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赞美生活、赞美友情的诗篇。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