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卢仝
新年何事最堪悲,病客遥听百舌儿。
太岁只游桃李径,春风肯管岁寒枝。
原文唐代诗人卢仝的《悲新年》,其在展现了唐人对岁末年首的深深感慨的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深深悲慨。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以及对现代文的翻译:
悲新年
卢仝
新年何事最堪悲,病客遥听百舌儿。 太岁只游桃李径,春风肯管岁寒枝。 花开有喜皆还甲,雪覆成堆定作眉。 世路如今方一慨,鬓丝万事转头非。
这首诗的题目是“悲新年”,但诗中并无伤感之情,而是以一种淡然的笔调,描绘出一种冷静而理性的现实,直抒胸臆,反映社会的现实状态和人生的沧桑变化。此诗全篇意境冷落寂静,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气氛。“新年”不过是人间一个寻常的时刻,似乎象征着一切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消失无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首句“新年何事最堪悲”,直接发问,表达出诗人对新年时病客遥听、百舌儿鸣的深深感慨。诗人以一种冷静而理性的眼光看待新年,发现新年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欢喜的事情,反而让人感到悲伤。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深深悲慨。
次句“病客遥听百舌儿”,以病客遥听百舌儿的鸣叫声来进一步强化诗人的这种感受。病客在遥远的异乡听到百舌儿的鸣叫声,似乎有些伤感,似乎有些无聊。这里并没有具体指病势沉重或者远离故乡之痛,但是从这些描绘中却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无法摆脱的忧伤情绪。而这种情绪又是和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苦难息息相关的。
第三句“太岁只游桃李径”,描绘了岁月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无力。“太岁”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个神祇,它游历桃李径,意味着时间匆匆流逝,一切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那些桃李却只会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春风并不管岁寒时节的枝条一样。这里诗人以一种冷静而理性的眼光看待生命和时间,表现出对生命的深深哀悼和对时间的无奈感慨。
第四句“春风肯管岁寒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悼和无奈的情绪。“春风肯管岁寒枝”,似乎是希望春风能够吹暖冬寒的树枝,从而表现出对温暖、幸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积极追求。但是事实上,即使是在春天里,也并非所有的树枝都会生出绿叶来。这里的描述依然透露出一种悲观和无奈的情绪。
最后两句“世路如今方一慨,鬓丝万事转头非”,则以深沉的感慨和沧桑之感结束全诗。“世路”是指人生的道路,“万事”是指人生的荣辱得失、富贵贫贱等一切事情。诗人感慨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世事的无常,岁月无情、生命脆弱,一切繁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都会成为过去。而那一头鬓发也已经斑白,回首往事,一切都已经成了恍如隔世的回忆。这一联既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诗人以此收束全篇,表达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在总体情感氛围上呈现出清空、淡雅的意境,由清明而转入浓郁。表现出诗人在反思中成长的精神状态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而有韵味。读来让人思绪万千,体会到诗人在深沉中表达出的情感的真挚和诗歌内涵的深远。这样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通过上述对原文、翻译文、及原创赏析的了解可以看出古代文人的人文魅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真是极为鲜明的特点!同时也感慨不已,懂得以浪漫态度观赏社会的心趣益人风景好多也快哉!另外题目感觉提及氛围慨又能情景合一足以为之叨教几句就好!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