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唐卢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卢仝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原文

淮上客情殊冷落,蛮方春早客何如。

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

南方山水生时兴,教有新诗得寄余。

路带长安迢递急,多应不逐使君书。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淮河边的客居生活让我感到十分冷清,这里的春天来得比故乡早,那么我这个远方客人感觉如何呢?相隔千里,相思之情无需多言。不要说没有来信使,那回雁峰前可是好地方。

南方的山水风景在生长变化,我新写的诗篇会在那里得到我的消息。路途遥远,应该不随使君的书信一同前往。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卢仝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句“淮上客情殊冷落”直接点题,表明了诗人身在淮河边客地,独居异乡,感到非常冷落。一个“殊”字,表现了诗人与亲朋相隔之远,思念之苦。第二句“蛮方春早客何如”用“蛮方”二字点明这是在南方的客地,加上一个“早”字,既写出了南方的时令特点,又交代了身在南方客地的感觉,此情此景让诗人不禁要问一声:“客在这里怎么样?”将客居异地的种种感触和盘托出,表达得既明白又含蓄,真是语短情长。

三四两句,诗人讲道:“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他没有直说自己思念亲友之切,不写家书急待亲人来信之难,而写别后相念、想像亲人对他相思深情的慰问。相思的情意本是难耐的,更何况诗人这时居处僻远,行人稀少。恐怕除了往衡山南回雁峰的那班候鸟之外,不会再有别人给他寄信了。这里,“回雁峰前好寄书”中的“好”字,值得玩味。古人赠别有折梅寄远的风俗。折得梅花而逢雁,除相思之情难耐之外,更有音信难通的怅惘。所以这句中的“好”字,还含有“恨无比鸿”的意味。

诗的最后两句:“路带长安迢递急,多应不逐使君书。”“长安”在这里指卢仝的家乡洛阳,“使君”是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两句是说自己在洛阳这边思念亲友而不得回音,是因为路途遥远而交通不便;在想象中他们也不随从卢仝的书信而去。这就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身在蛮方、心系故旧、亲友们身在远方、思念自己的情怀;同时表达了亲友对自己的思念之情;以及由于交通不便而音信难达的遗憾。

这首诗语言朴实、委婉蕴藉、含蓄曲折地表现了诗人身在蛮方、思念亲友的情怀。全诗既没有风花雪月式的描写、浮华艳丽或雕琢词藻的痕迹,也没有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或高谈阔论的气势,它象一汪清泉一样它虽平淡而隽永、悠扬而深情地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整首诗采用起兴、烘托的写法,情景交融,远近结合,读来余韵犹存、意味深长。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