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直钩吟》唐卢仝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卢仝

《直钩吟》原文

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

直钩之道何时行。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现代人眼里,若教过儿的情怀,这便是“初学垂钓处,自谓得鱼易”的卢仝。卢仝年轻时便热衷于钓鱼,他觉得钓鱼实在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仿佛只要愿意,鱼儿便能随手可得。然而,岁月流转,当这位年轻人已经步入中年,他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这句诗是卢仝对自己人生转变的生动描绘。他已不再年轻,但钓鱼的热情却并未消退,反而更加执着。然而,他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的钓钩如何直,他都钓不到一条鱼。这并非是因为鱼的稀少,而是因为他的方式不对。

他的钩子是直的,这是他的个性使然,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拒绝使用弯钩,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去伤害无辜的生命。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诱惑的世界里,这种原则让他难以生存。

“哀哉我钩又无食。”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他没有忘记他所追求的并非简单的生存,而是道义和人格的尊严。但是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即使他持有最好的钩子,也不带食物。这也暗指社会现实的冷漠无情。

文王已经离世再也无法复生,指明这一切并非源自周公的周礼是否能够贯彻实行。在这里卢仝所指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许可以说明他的生活状态。周文王礼贤下士,但如今已经不能再生,自己也没有寻得真正的明主和归宿。“直钩之道何时行?”在寻求人格尊严和社会正义的过程中,他所坚持的直钩之道何时能够实现呢?

这首诗以卢仝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坚持原则、追求正义却屡遭挫折的诗人形象。他以直钩之道行走在世间,尽管遭遇困难和挫折,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在诗中,“直钩之道”不仅仅是一种钓鱼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信仰。它代表着卢仝对人格尊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坚守。然而,“直钩之道”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这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然而,即使面临困境和挫折,卢仝仍然坚信“直钩之道”终将实现。这不仅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直钩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它以卢仝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坚持原则、追求正义却屡遭挫折的诗人形象。同时,它也表达了对人格尊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